海難於中港矛盾中

十月一日晚南丫島的海難,引起關注和討論很自然。無論對災難死者及失去摯親的人,這都是一場慘痛的悲劇。悲劇過後,尋找真相,汲取教訓,避免同類事件再發生,是對死難者及其親屬最起碼的責任。

海難發生以後,除了傳媒不停發放消息,facebook上不斷有貼文貼圖及留言,有人以「港殤」來形容這場悲劇,有人願望港人更團結守望相助,看得出不少港人生出本土意識,哀悼亦著意身份認同,特別在中港矛盾日深的今天,越來越多港人尋找這種身份認同。灰記理解這種心理,只希望這種認同不會發展成一種中心主義便是了。

的確,從後過渡時期,甚至是中英談判開始的八十年代,中國因素便是香港人不能逃避的政治現實,災難也不能「倖免」。灰記還記得後過渡時期的一九九二年除夕夜,蘭桂坊發生人踏人的致命慘劇,當時上月只有數月的末代港督彭定康深宵到現場了解災情及熨問傷者及死者家屬,而當時的新華社副社長張浚生亦不執輸,差不多時候亦做著差不多的事,正是中英各有各做。灰記當時看到這些電視畫面,也覺得怪怪的,覺得英國人仍是有效管治著香港,新華社是否有必要高調地顯示其存在,顯示其對「香港同胞的無限關懷」,是不是發個聲明便足夠?打從六四血案以後,灰記對中共民主改革已沒有信心,對中共承諾遵守一國兩制亦沒有信心,相信這亦是很多香港人的想法。

二十年過去,對英國人尚且不講究「規矩禮儀」的中方,對香港特區的不「講究」就不在話下,所謂香港已回到「祖國」懷抱,那種家長式心態只會變本加厲。這次海難發生後,中聯辦副主任李剛是在特首梁振英「陪同」下到醫院探望傷者,還主動向記者說會要求廣東派打撈船協助救災,說話時梁振英站在他身旁。然後十月二日,中新社作了報道︰

「…记者2日15时从中国海上搜救中心获悉,中国专业救助船舶在香港撞船事故现场已成功救起95人,证实有36人死亡。搜救行动仍在进行中。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值班员介绍,目前内地方面派出的交通运输部所属“南海救116”、“南海救169”轮等4艘专业救助船舶已抵达香港撞船事故现场开展搜救。同时,现场还有香港方面15艘水警船、3艘消防船及6艘海事船和政府飞行服务队的2架直升机也正全力开展搜救。…

内地方面接报后,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和部海事局高层对此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要求交通运输部并海上搜救中心要全力协助特区政府组织搜救。交通运输部高层立即亲临中国海上搜救中心指导搜救,要求全力协助香港方面搜救失踪人员,并发出通知进一步加强船舶的安全管理。…」

facebook有人指這篇報道造假,矮化香港。灰記不知中新社記者是否故意寫上「中國專業救助船舶事故現場已成功救起95人」,但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除非採取即時拯救行動,否則被困在被水淹沒船艙(被撞船隻一大半在海面之下)的人不可能捱得過數分鐘。換言之,只有利用泳術和及時穿上救生衣或救生圈的人才能浮出水面等候救援。有生還者便說喝了很多海水,以為自己沒有生還希望,但身旁朋友用力把她拉上來,再靠救生衣浮上水面獲救。她哭著說不少當時被困船艙的人已生還無望。

當時能最快到現場的只能是附近船隻,然後是水警及消防船隻,遠在珠江或南海的中國專業救助船根本不可能及時抵達現場救援。這種誤導引起不少香港網民憤怒。灰記理解網民的心情,就是北京有意無意製造香港事事皆有求於大陸,否則甚麼也做不了的形象,對香港殊不公平。再加上李剛先前那種「喧賓奪主」的「表演」,令原本抗拒「西環治港」的香港人,更「理直氣壯」。

熟悉香港海事的人士,接受獨立媒體訪問時便指,這種意外,香港有能力自行處理,中方的做法實屬多餘︰

「問:就中聯辦官員昨晚說,要求救援船從廣東駛來協助救援的安排,你有何意見?這是否尋常的做法?
答:當然好不尋常。理由很簡單,一來附近的船隻會即時參與救援工作,二來消防處只要打破下沉船隻的玻璃便能做到救援,三來這不是甚麼大郵輪和大型運輸船,雖然香港政府部門沒有處理大型海難的經驗及良好裝備,但對此次撞船意外,也應可以應付得來。要求搜救船來港處理這只消兩三分鐘便全部入水下沉的小船,是沒有必要的,對事件也沒有幫助。」

而海事處處長於十月三日早上接受數碼廣播公司訪問時,被多次問到有否要求粵方協助,他都不置可否,只說與廣東方面有互助機制,港方有知會對方,如果粵方有船隻參與拯救工作,港方不會不歡迎。主持黎則奮的解讀是,他不肯回答是否有求助,應該是覺得沒有必要求助,但又不好說出來,因為李剛在梁振英「陪同」下,已高調宣布向內地求助。這個解讀有一定道理。

當然灰記也不鼓吹凡是內地官方的協助一概不受。如果香港政府不能獨自處理的災難事故,請外援便理所然,不單止中國內地,外國人也可加入救援,關鍵是主導權應在香港政府,而不是中聯辦。此外,也希望這些香港網民留意,內地不少網民對香港的海難表達了同情,這些來自內地的民間心意,應該受到歡迎。

看來,盛傳由中聯辦「扶植」上位的梁振英,無意也無能力排除這種十分著跡的「太上皇」舉動,即使明知「太上皇」是在踐踏基本法,破壞一國兩制。看來,在中共不節制,特區政府自我矮化下,中港矛盾不會有緩和跡象,這是中共設計的鳥籠一國兩制的必然結果。看來,梁振英政府會在中港民間矛盾激化,如發生港人抗議水貨客的「光復上水」行動後,高調取締走水貨活動,以賺取政治本錢,提升民望,而不會在事情未爆發成中港衝突前及時處理。只是這種管治手法,只會助長右翼民粹,令民粹主義者認為只有利用激烈口號和行動,政府才會「做嘢」。如果說社會撕裂、兩極化、激進化,政府助長右翼民粹也要負一定責任。

回到海難,其實不只港人的生死才值得香港社會關心,香港人曾經對南亞海嘯的受難者押出援手,對內地地震水災表示無比關注,對日本地震海嘯也表達過關懷與同情。但願這種普世關懷也是香港的「核心價值」,即使面對越來越激烈的中港矛盾。

由貝澳「淪陷」說起

中港矛盾停不了,如果嫌導遊被不願進入商店購物的內地旅客毆打,或此類旅遊糾紛司空見慣,貝澳營地被內地人「入侵」而「淪陷」更引起「敵愾同仇」?

的確,無論以「入侵」或「淪陷」來形容內地人在香港的活動,都是煽動性語言,是小報行為。只是香港最有影響力的報紙,往往是小報作風,無論是親政府還是反政府,都不離「唯恐天下不亂」的風格。

言歸正傳。灰記不是大自然的喜好者,郊遊偶一為之,野外露營則屬同童年往事。現在踏入灰色年齡階段,由於好友的啟發,也覺應該多接觸大自然。的確,香港這個超擠擁城市,卻有著相當面積的美麗郊野,而且交通方便,相當「神奇」。無論灰記如何反殖,英國人愛花草、愛郊遊,促成歷代港督保留很多自然風光及郊野公園,不讓它們成為香港政府及地產商的發財功具,誠然是一大德政。

大嶼山除了機場、東涌市鎮及幾個旅遊景點如大佛、迪士尼公園,大部分地區仍保留郊野及鄉村模樣,是香港的重要後花園。有人雖然在市區工作,但仍每天舟車勞頓,趕搭夜班船或火車回到銀礦灣、長沙、塘福、貝澳…,為的就是後花園的寧靜氣氛及清新空氣;每逢周末和假期,大批都市人會走到大嶼山(或其他離島),享受平日難得接觸的山和海,以及小鎮獨有的風情,這是香港的生活和文化的一部分。

只是,這種生活和文化正面臨改變。灰記沒有留意的貝澳營地,原來是港人透透氣的一個勝地,近來也因為內地旅客湧至而受關注。灰記看到報紙以「貝澳淪陷」形容這宗事件,除了覺得煽情誇張外,亦疑問外來旅客是否有權享用一些康文署管轄的設施,例如基於本地公民優先享用資源的原則,很多體育設施必須香港居民才能享用。不過,灰記不知這個貝澳營地是否香港居民才能享用,果如是,不論是內地還是外國旅客,都不應在此紮營。如果沒有明文規定,則不能說內地旅客入侵。

灰記上網查看,康文署沒有對使用貝澳營地作出明文規定,但從一些網誌得知營地採取先到先得方式,入營要登記。不知這些內地旅客有否遵守規矩。況且,規矩必須有人執行才成,先到先得的意思,是除了先到者可以選擇自己心儀的地點,也意味遲來者有可能因為營地滿額而不能享用。問題是康文署有否盡責執行這些規定。

老實說,灰記對一些內地人「不文明」的舉動,雖然不會覺得理所當然,但也不會如一些「反蝗」者一樣,充滿排斥情緒,以專捉內地人不守規矩的「痛腳」為樂,「睇睇強國人又乜乜,強國人又物物」,facebook上不時出現這些貼圖。因此,這次貝澳事件,灰記並不知如何看待。不過,一位一向對內地人不算「敵視」的朋友,談起這次貝澳事件,也忍不住說理解香港露營人士的憤怒,「尖沙咀、旺角、銅鑼灣充斥著自由行也由得它,因為是旅遊區,但人家老遠走到貝澳,就是希望遠離都市煩囂,包括自由行帶來的煩囂。為何連他們想靜靜享受一下大自然的最後權利都被剝奪。」說得理正氣壯。

灰記再看看報道,有香港營友說自從有內地人入營以後,試過帳篷不見、到處有人大小便、說普通話的比本地話多。有人把營地當酒店,白天到市區觀光購物。九月三十日本地營友與內地人發生口角後,有三個本地人和外籍人士的帳篷被破壞。加入了梁振英行會的平機會主席林煥光說過門也是客,應該對內地人多加包容。灰記反而覺得香港政府和旅遊局實有責任對內地旅客多作「溫馨」提示,解釋香港的規則和文化,希望他們也懂「入鄉隨俗」。

其實,內地人入住營地,把營地當酒店的問題,早在七月已有報紙報道過,當時有區議員「揭發」事件︰

「…除了少數長期在貝澳康文署營地紮營留宿的外籍人士,不少內地旅客貪圖營地設施齊備,設有公眾浴室、燒烤爐等,且只需簡單登記便能免費、無限期入內建營逗留,令營地瞬間變身「免費酒店」,內地人在營內晾曬衣物、濯洗蔬菜等亦不受干預,對他人造成滋擾,並引起爭執的情況屢見不鮮。離島區議員黃福根指出,在大批旅客長期佔用營地下,港人失去自由享用的權利。

他表示,康文署普遍對轄下措施訂立具體的使用指引,若市民在郊野公園範圍內生火或在非露營地點中紮營,均屬違法,須面臨被檢控及罰款的風險。但現時康文署未有在貝澳營地實施對紮營時間的限制及規管不當行為,令營地成為『三不管』地帶。

他會向康文署反映現時條例存在灰色地帶,如晾曬衣物、強佔營地等情況嚴重,甚至對其他營友造成滋擾,不排除向區議會遞交立法建議,促請署方訂立清晰「使用營地指引」,仔細列明「違規」行為,讓管理員及營友有例可循。

康文署回應指,根據一貫的安排,營地使用者可以先到先得的方式在營地紮營,並不屬違法。而且,營地使用者需在每周的清潔日離開營地,因此不存在霸佔營地的問題,加上現時的貝澳營地亦未有滿額的情況,故此毋須執法,但署方會繼續留意營地的使用情況。」(頭條日報)

不知道康文署是否認為貝澳的情況仍可接受,不用作出處理?其實康文署只要採取一些行政措施,便可以把情況控制。例如清晰劃定營地界限,不准在非指定地點露營;如發覺因為內地旅客的關係,本地人享用營地的機會大減,應該採取行政措施,保障本地人享用營地的權利,包括劃定只供本地居民享用的營地。老實說,灰記一向討厭官僚干預市民日常生活,但內地的確有部分人不懂「文明」和規矩,不懂自律,暫時只能訴諸公權力予以規管。

但康文署會否做嘢,及時處理營地違規問題,還是待矛盾升級,反蝗人士帶頭示威,高叫「中國人滾回中國」後,才再由梁振英或林鄭月娥出來公布貝澳營地改善措施?

老實說,各地雖有不同文化,但時至今日,一些世界性規矩是共通的,例如守秩序排隊、不隨地吐痰/抛棄雜物、吃過用過的東西執拾好、不在公眾地方喧嘩…相信不少內地人也自覺遵守這些「普世規矩」,對內地人的一些「劣行」,他們一樣感到「痛心」。灰記也乘機「告誡」一下香港人,香港人真的很守規矩嗎?現在郊野很多地方以至一些泳灘,到處可看到膠樽、鋁罐、紙包等雜物,看來不全是內地人所為;坐地鐵湧車廂,爭坐椅的也有很多是本地人;大聲喧嘩,旁若無人的,也有不少說本地話,並非純粹內地人所為。

灰記仍是那一句,日常生活的公德心及公民責任的建立是一個過程,灰記到過深圳、廣州,不覺得深圳和廣州地鐵的秩序會比香港差很遠。所以,香港人比內地人怎樣怎樣那種「文化優越感」大可不必。反而香港人珍惜一些習慣了的生活方式,不應受到外來騷擾,這種卑微訴求,實沒有不支持的道理。這些卑微訴求,不單是享用郊野營地,也包括一些睦鄰的舊式社區,無論在新界還是在市區。而對香港一些生活方式,一些港人越來越珍惜的睦鄰關係、小店舖文化、庶民自力更生的生活方式,破壞者不是內地旅客,而是發展至上,賺錢至上的思維,這種思維每個香港人都有,都應該受到清算。

停不了的「蝗蟲」

互聯網圖片

「蝗蟲」停不了?facebook又有模仿反蝗廣告,針對曾蔭權的「惡搞」海報,要求他「回水」。市民對曾蔭權不滿一點不出奇,為何此刻網民有此搞作?相信和曾蔭權日前接受香港電台訪問,「消極」回應港人對近期「雙非孕婦」的憂累,以及他希望港人「包容」一些內地人「不文明」舉動的言論有關。

「雙非」問題已有不少人談論過,曾蔭權亦不經意講出問題的核心,就是現在公立醫院每年可應付約六萬名孕婦需要,私院則約三萬多,而每年本地平均約五萬名孕婦。當然,曾蔭權刻意忽略公立醫院前線醫護人手嚴重不足的問題。要減少公立醫院的負擔,積極的做法一是要求政府增加人手,這可能短期做不到;二是再減少公營醫院供內地孕婦的預約配額。第二個方法可短期內紓緩人手不足的問題,令本地孕婦可受較好的照顧。

至於說積極打擊衝關的「雙非」孕婦,已有評論說此並非問題核心。去年衝急症室的約一千多,只要公立醫院不把人手用盡,有所緩衝,應該不會影響本地孕婦。曾蔭權說,自加強執行堵截措施,衝急症室內地孕婦由每星期約四、五十人,減至約二十人。加之法院重判慫恿「雙非」孕婦衝急症室的中介公司人員入獄十個月,會起到一定阻嚇作用。但相信要百分百堵截雙非孕婦闖急症室並不可能。而如果現在公立醫院人手已非常緊張,一天有人闖急症室,一天本地孕婦的服務都會受影響。現在的關鍵是醫管局是否有決心減少給予「雙非」的配額,不再加重公立醫院因為人手不足原已十分沉重的負擔。

所以現在大家的焦點應是迫使政府確保公立醫院有足夠人手應付本地孕婦需要之餘,可以應付如衝急症室的突發事件。而這絕對可以透過減少內地孕婦預約配額達成。但重點及長遠之計是迫使政府加大對公營醫療的承擔。公營醫療水平下降,醫院前線醫護喊苦並非今天始發生,亦非由「雙非」孕婦所引起,而是董建華時期開始削減對公營醫療投入,包括減少訓練醫護人員的後遺症。曾蔭權上台後亦「蕭規曹隨」,蓋這是全球化新自由主義當道的不歸路,即公共服務外判/私有化,美其名是透過市場可以更有效率地運用資源,實際上是把百姓的基本權利如醫療、居住,以至教育等基本權利商品化。

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公屋商場街市私有化。起初主流傳媒及港人,對反對私有化而提出司法覆核的盧少蘭婆婆喊打喊殺,指她「阻住地球轉」,不少人「唔執輸」爭買領匯股票圖利。幾年下來,領匯這隻私有化怪獸摧枯拉朽,趕絕小商戶,引入大超市連銷店,把原本應為社區設施一部分的公屋商場瘋狂upgrade出租,為的是做好盤數,管理階層人人大分花紅及股紅。現在大家不是高喊地產霸權,高喊領匯沒企業良心嗎?但想想當年,大家簇擁領匯上市的光景。香港人迷信「自由經濟」及短視自私,也是造成今天公屋小商戶被趕絕,基層市民買貴嘢無選擇的單一化局面,並不能怪罪內地「蝗蟲」。

而說到對香港禍害最深,是賤賣公共資產,任由社區設施變成財團的搖錢樹,趕絕小商販,嚴重影響民生的香港政府,那個毫無企業良心的領匯管理階層,還是那些舉指不文明,「財大氣粗」的內地「蝗蟲」?

回到雙非問題,現在很多人提出要修法或釋法解決。這是一個需要充分討論的課題。有論者已指出,雙非孕婦是香港醫療產業化/商品化的產物,是香港醫療界別利益凌駕整體利益的問題,並非香港是否有審批權的問題,因為來港產子的配額由醫管局及私營醫院決定。如果認為要「斬草除根」, 取消雙非嬰兒居港權,港府和中共即使願意做,最終可能要人大釋法,進一步打擊香港法治,進一步破壞已十分脆弱的一國兩制,大家是否又樂意見到?

至於說到取回移民審批權。還記得99 年167萬的謊言嗎?到現在每天150個以家庭團聚為目的的單程證配額用不盡。灰記當然支持港府有權介入處理這些夫妻父母子女團聚的配額,以減少內地官員因為腐敗而阻延港人與內地至親團聚,或者利用剩餘配額讓當年因釋法而被剝奪居留權的港人成年子女盡快來港。但單程證配額的目的是讓港人內地配偶及子女家庭團聚。

大家還記得嗎?當年大陸經濟還沒有今天的強勁,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財大氣粗」的內地有錢人也沒如今天的「橫行」。但當年居港權之爭,主流社會對香港人內地子女的排拒,懼怕他們來「搶福利爭資源」而衍生出來的情緒,很容易被政府想當然的數字所俘虜,而對他們充滿敵意。結果社會很快便有了「共識」,迅速由政府要求人大釋法,嚴重衝擊香港的法治,亦造成族群撕裂。到頭來這又是否符合香港利益?

其實大家不用擔心,港府有的是專才和投資移民審批權,都是希望引入有錢有專才的內地或外國人,但佔人口比重很少。當然,大家如果仍然不滿內地投資移民推高樓市,不滿內地專才來「搶飯碗」,可以要求政府停止輸入移民。不過,香港可能會進一步變成「孤島」而非開放城市。而香港「憎人富貴厭人窮」的形像變得更為突出了。

香港地小人多,資源有限的確是客觀事實,但如何更公平分配資源,讓更多市民百姓得益則是大家努力的目標。上述例如房委會公共資產私有化,政府對公營醫療,以至教育福利的投入嚴重不足,不去說一直以來偏重地產金融利益等問題,都是早已存在,並非近幾年的「自由行」及「雙非」孕婦所引起的。

至於曾蔭權的「包容」論,就受到《蘋果日報》的主筆李怡的批駁。題目也是針對曾蔭權文化差異要包容而來,叫「中港矛盾非文化差異而是政經融合所致」。老實說,民望低又等收工的曾蔭權,講說話有多少份量可想而知。特別他養尊處優,又怎會理解民間疾苦。不過,灰記無意加入聲討曾蔭權講風涼話的行列,倒是想談對李怡文章的一些看法。

李怡引述了經常來港的台灣作家張鐵志對近來中港矛盾成因的看法︰「關鍵不在於民間文化的衝突,而是北京的政治與資本的力量正在侵蝕香港原有的自由與文化」,「投機資本在香港炒房炒高級品炒旅館房價,惡化香港原本就嚴重的貧富不均。而為了賺自由行陸客的錢,香港越來越像一個沒個性的消費樂園:街上是更多的珠寶店時裝名店,書店卻得從二樓更往上爬。更嚴重的是政治的壓迫,例如中聯辦官員和親共媒體對不同意見的學者展開猛烈人身攻擊,讓人憂心言論自由空間正一步步縮小。更遑論早已進行的各種以商圍政攻勢。」

李怡跟著說,「一位台灣作家說出了香港市民的真正感受,而香港特首卻不知道市民感受,又或者是故意混淆。香港人並不歧視內地人,不僅不歧視,而且百多年來都有關心內地發展與人民生活的傳統。八九民運,六四燭光,對劉曉波、艾未未的尊敬關懷,大陸地震天災時港人的慷慨捐輸,在在說明香港人視內地同胞如親人。」

那為甚麼會又把內地人視為蝗蟲呢?原來因為大陸實行權貴資本主義之後,「社會向兩極分化,極少數人或貪污或憑着權力關係成為巨富,絕大多數人則陷於赤貧和沒有生存保障的處境。大款的比例雖小,絕對數字卻很大。來香港消費搶高樓價、旅館房價,惡化香港貧富差距的內地客,大部份是富起來的一批人。」

然後是「特區政府對中國政治權貴的諂媚,把平等交易的大陸自由行說成是『祖國的恩典』,把來消費的陸客當財神當米飯班主來拜,這就造成了一些陸客的自我膨脹以致囂張,不顧香港法制規矩。港人反感,遂有「蝗蟲」之譏。」……「蝗蟲論其實正是針對政府向大陸巨富傾斜而對香港市民漠視和歧視的反彈。因此,筆者支持陳雲的意見『讓蝗蟲飛,起碼多飛一陣』,逼政府做事,也讓中共對香港的『政經融合』鬆鬆手。」

灰記當然贊成香港高度自治,限制中港兩地政府及官商「融合」勾結,刮取中港兩地民脂民膏,也歡迎李怡收縮「蝗蟲論」的打擊面,只是針對中港權貴統治階層以及那些大陸巨富。灰記也希望提醒各位,香港也有很多得益者,包括那些迫二樓書店搬得更高的大小業主。「一巴掌打唔響」,香港變成沒有個性的消費樂園,香港人的短視,對這塊土地沒有長遠承擔亦要負上一定責任。

至於「雙非」孕婦,新移民來香港搶資源搶福利的論調就請高抬貴手,因為預約「雙非」是人家真金白銀,由數萬至十多萬不等,付予香港醫院提供的服務,因為大部新移民都和其他香港人一樣,勤奮工作養活自己及家人。搶資源搶福利搶得最厲害不是別人,正是那些在這個官商合謀的體制中,壟斷市場,謀取暴利,對香港缺乏承擔的中港以至外國財團商賈。他們正如蝗蟲般,在官員的配合下蠶食大家買少見少的生活權利。大家團結起來針對的目標是他們,而非「雙非」孕婦、「自由行」以至新移民。

雜思秩序

香港人與內地人的「撕裂」是否愈吹嚴重?早前灰記在面書上看到有人轉載「民粹的陷阱」,引來一些港人對文章的不滿,認為沒有正視香港人的權利受損,過於偏坦內地人云云。至於高登討論區對內地人的敵視更是不忍卒睹。

那邊廂有人轉貼了內地人的怒吼,說要年初五集體於港鐵東鐵線進食。據稱已有六萬人說會參加。一些留言頗為動氣︰

「在此号召所有大陆到港游客集体上地铁吃东西,以示抗议。去他妈的不准吃东西,这么小个事,也上纲上线,给人扣帽子
  大陆人就是没素质啊。。。」

「我以后跑到香港地铁拉屎,看他们拿我杂办」
 
「号召大家去香港地铁吃榴莲,看看哪个香港鸟人敢跳出来」

互聯網圖片

也有內地人貼出號召,要杯葛香港,包括罷往香港旅遊、買奶粉、買樓、讀大學、生孩子、移民等。不知那些反對內地人「湧港」的香港人是否歡迎這份號召。

回應這些資料的人並非一面倒指摘內地人不守規矩,反而多是揶揄港鐵規矩多。他們的留言則頗徝得探討︰

「我返工日日早餐就係在港鐵度食﹐我覺得保持清潔就可以~因為肚餓真係好難頂。」

 試過有位職員同我講,先生呢度唔可以飲野,我竟然回一句,"無問題,等我飲完佢先."果位職員隨即無言。」

「我最憎佢個句"入閘後忍忍口﹐出閘後慢慢嘆"﹐講憎你個個站都有食店﹐有邊個會買左個麵包又忍住落車先食咁乖咁有規矩?特別係d 朝早返工時間 :0)一係你就唔好起咁多食店喇…」

「所以我都覺得有點奇怪,點解之前就鬧港鐵水都唔比飲,依家就話鬼大陸人唔守法…」

灰記必須表白,覺得有些規則必須遵守,否則很影響別人。灰記最不滿就是有乘客不等候別人下車便湧入車廂,試過大聲對著湧進的乘客說「唔該俾人落車先」。此外,也遇過不少次有人在列車上大聲講電話,迫全車乘客聽他/她的私房話,也不只一次看到有人在車廂剪指甲,指甲鉗製造出來聲音很刺耳,或者把看完了的報紙放在坐椅上或扔到地上。灰記認為有些規則有遵守的必要,因為如果不遵守便會影響他人,例如一湧而上會令欲下車的乘客很不方便,大聲講電話影響別人,以至隨便扔掉看完的報紙及剪指甲等。灰記重申,這些行為並非內地人獨有,相反,不少港人也不大理會「公德」。

至於吃東西,則不敢說,因為很多公眾地方也有人吃東西,最重要是保持地方清潔。但有時真的也視乎情況,如果車廂很擠迫,沒有多餘的空間,便連看報紙也會阻礙別人,更不要說吃東西了。地鐵車廂內不「規範」的行為多的是,灰記多次見過有人(不一定是內地人,有時是洋人青少年和港人)坐在車廂地上或物件上,覺得如果一個人真的很疲倦,又沒有人讓坐的話,坐在地上或物件上也是無可奈何。而通常很多不「規範」的行為,一般乘客也不大理會。最重要還是那一句,有否影響到別的乘客,例如很擠迫的時候坐在地上便十分不恰當了。總之還是那一句,要懶理那些規矩和繁文縟節,是否也應該想想會否影響別人?

說起繁文縟節,香港確是一個過份管理的城市,最能說明問題是公園的管理。公園原本是讓人自由使用的地方,但香港幾乎每一個公園都有不准這樣,不准那樣的告示。曾有朋友在公園放氣球被干涉;好容易才找到一張沒有被鐵分隔的長椅,只要躺下去管理員便走過來說不准。為甚麼公園不能放氣球,不能躺著?去年看過港台一集《窮富翁大作戰》,不理節目是否賣弄悲情,看到那位當了幾天露宿者的機構CEO,疲倦得不得了(不知是否裝出來?),看到公園的草地如獲至寶,一心想躺下睡一回,不消一回,管理員來叫醒他,草地不准躺。那位CEO的表情是有冇搞錯。是的,香港就是如此荒謬。灰記認為諸多禁令,就是為了對付露宿者或一些暫時無家可歸的人。這就是香港那些舒舒服服坐在辦公室的管治者的涼薄,以及敵視基層弱勢的管理主義!

當然,還有更「激烈」的看法,既然這個政府如此不堪,只管為大商家財團謀利潤,不管廣大市民的生死,為甚麼要遵守它訂下的規矩。灰記以為,規矩千萬重,有很多要不要遵守,端視是否影響他人。有一些則有公民抗命的意義,例如示威遊行不去遵守警方設下的不合理限制,甚至衝擊公安惡法。這當然要付出被檢控甚至坐牢的代價。但如果明白公民抗命意義的人越多,參與者越多,這個政府要鎮壓也要三思。

最近一些不算「激進 」的同行朋友開玩笑的說希望不交稅或至少延遲交稅,因為覺得這個政府實在太不知所謂。灰記覺得這些朋友的想法相當有趣,如果能夠發起一個不合作運動,拒交稅款,這個政府才會知驚。當然發起者就要承守被檢控的代價。只是香港人大事太循規蹈矩,舉一個例子,大學最近經常做一些所謂特首參選人支持度的調查,灰記覺得這些都是替小圈子選舉塗脂抹粉的搞作。但如果香港市民政治意識高一點,便可以把民調變成反對小圈子選舉的表態。很簡單,只要選任何參選人都不支持便可,目的就是要表達對這選舉制度不滿,表達因為有如此不堪的選舉制度,才會出現這些參選人如此這般地參選。可是很多受訪者卻認真地去選一個沒有那麼「討厭」或看似比較「能幹」的人。這樣的選擇根本毫無意義,可是香港人盲信「權威」,人家叫你選擇,你就像真的可以普選一樣去選擇。

因此,灰記對香港能成功就不合理制度和政策發展出不合作運動,不表樂觀。正如他們很多人很容易被政府轉移視線,針對一些「不守規矩」的內地人,而不是檢視政府缺乏任何長遠規劃的短視作風,所造成的種種後遺症。舉一個例子,九九年居權案,本來配以長遠政策,可以讓港人內地子女有序地來香港定居,及早補充日漸老化的人口。偏偏這政府為了怕承擔,更重要是怕中共的權威受損,編出167萬人湧港的謊話,向人大尋求釋法,斷送香港的自治,也白白失去一次補充人口的最佳時機。

這就是這個得過且過,凡事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最終要找中共「幫忙」,如釋法或一些聽起來很優惠的政策(實情至少是與內地互利互惠),不斷埋葬自治之餘,也給人過份依賴大陸的感覺。因此,問題的根源是跛腳鴨特區政府,是中共干預式的「高度自治」,是一國兩制的失敗,而不是內地人「湧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