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20年、國歌法、一個民主派的最後底線

令人鬱結的七月一日快將來臨,那個習近平要來香港「威」兩三日,香港的暴力國家機器便如臨大敵,甚麼反恐級別的保安,要派成千上萬警員圍曉習氏夫婦團團轉,警方高層更揚言要想方設法阻止習近平看到任何敏感的抗議字句或圖畫,以免剌激他弱小的心靈。可以想像香港某些地方會變成戒嚴般。以戒嚴方式慶祝「回歸20周年」,只有與民為敵的政權才有此心態,反恐級別保安其實是對香港人極大的侮辱,反對極權不是恐怖主義,極權才是恐怖主義。當然,那些為中共搖旗納喊的建制啦啦隊如鄭耀棠之流不會覺得戒嚴與慶「回歸」有甚麼矛盾,因為他們的共產黨奴才心態就是要千方百計討好領導,人民的權利可以隨意剝奪。

在這個帶來香港人諸多不便的「中國皇帝」未出現前,那些共產黨前任和現任官員,以至那些自動獻媚的香港人,如張曉明、周南、陳佐洱、董建華、梁愛詩、何柱國、梁美芬…,趁著主權移交20年集體暴露,暴露出令人憎惡的嘴臉,甚麼「中央五次釋法為香港好」、「你不準備做賊,為何怕23條立法」、「中央希望剛回家的孩子健康成長,小孩耍小脾氣可以容忍,但不能六親不認、自立門戶、獨立建國」、「香港人被殖民洗腦百多年」、「銅鑼灣書店事件公開,是因為透明度高了」,討厭得無以復加。

與此同時,北京正審議國歌法,不久將來在公共場合,惡意修改國歌歌詞或者故意以歪曲、貶損方式奏唱國歌,損害國歌莊嚴形象,都是觸犯國歌法,違者可被公安行政拘留不超過15日。 共產黨的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饒戈平指現時香港玷污國歌不犯法,反映法律不健全,不排除會如國旗國徽法般引入香港。保皇派議員一如所料紛紛做應聲蟲,贊成引入國歌法,如引清兵入關般,進一步踐踏香港人的自由。

中共要立國歌法,然後引入香港,相信與近兩年香港足球代表隊主場賽事,包括近日香港對北韓,球迷大噓國歌有關。在剛過去的亞洲盃最後一圈外圍分組賽,香港於主場以1比1賽和實力較強的北韓,令入場8000名觀眾喜出望外,亦為這個抑鬱的城市短暫沖喜。香港人捧香港隊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偏偏國際賽賽前儀式要奏國歌,《義勇軍進行曲》引起大批對中共政權,甚至中國沒有好感,以至反感的球迷不快,噓聲亦是不少港人情感的自然流露。相信那些作客的外隊球員和他們的球迷都搞不清,為何主場的球迷要噓自己的歌,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外國球員和球迷當然不會明白。舉同樣是足球為例,英國 並非由一支統一的英國隊出賽,而是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和北愛爾蘭各派代表隊出賽,各有隊旗和隊歌。英格蘭和北愛爾蘭的隊歌是《天祐女皇》,即英國國歌;蘇格蘭的隊歌是Flower of Scotland《蘇格蘭之花》;威爾斯的隊歌是Land of My Fathers《父輩的土地》。蘇格蘭和威爾斯都有自己的歌曲作代表,隊員和球迷都對這些歌曲表達了團結和親切的情感,蘇格蘭幾年前才公投是否獨立,即使公投結果是留在英國,但絕不表示蘇格蘭人放棄他們的民族認同,至於和英格蘭比較接近的威爾斯,也要有自己的民族和區域認同。而當奏出《天祐女皇》時,不少北愛隊員都顯得很不自在,雖然現場一般都沒有噓聲,但偶有口哨聲,一幅絕不和諧的畫面。無他,北愛分成親英和親愛爾蘭兩派,當地的愛爾蘭共和軍同英軍暴力衝突了幾十年,近年才協議停火,而北愛的新芬黨是主張北愛脫離英國獨立的政黨,不少北愛爾蘭人都認為北愛應該有自己的隊歌,這樣才能團結所有北愛爾蘭人。其實北愛在其他一些體育賽事如板球,的確有自己的隊歌,叫Londonderry Air《倫敦德里小調》。

香港由港英殖民時代開始已獨立參賽,而記憶所及,起碼在後過渡期香港隊出賽已沒有奏《天祐女皇》,就好像某時期電視於每日完播時取消播《天祐女皇》一樣, 只有官方場合才聽到《天祐女皇》。香港人亦有廣東話改歌詞惡搞版,拿《天祐女皇》來開玩笑,英國也沒有要立「國歌法」來懲治不尊重國歌的人。一來英國是民主國家,二來英國人有自知之明,了解到他們是殖民統治香港,沒法強逼香港人認同英國,反而知道要把香港交給中國後,更害怕香港人認同英國而要大舉移民英倫,老早已修改國籍法防止香港人湧入。

中國雖然承諾「一國兩制,高度自治」,但中共始終是習慣了專制的獨裁政權,因為他們的「共產主義」意識型態已經破產,連大陸人也欺騙不了,所以只能以充滿法西斯氣味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來麻醉大陸以至香港人,以強逼香港人認同中國大一統,並以中央絕對權力來貶低香港的自治。正是自治受壓,兩制岌岌可危,對中共強權,甚至對中國的反感,很多人訴諸情緒,既然香港隊沒有港人認同的隊歌,只有《義勇軍進行曲》,便只能向這首歌發洩對黨國的不滿,於是出現了熱烈擁護香港隊,卻要向港隊的隊歌柴台的「荒謬」場面。無論中國或香港政府,藉國歌宣揚「愛國主義」的算盤打不響,更惹來反效果。

只是,權力沖昏了頭腦的中共,不去理解為何有人對國旗國歌反感,不去理解「愛國」不能勉強,一貫霸道家長式作風,就是以刑罰來脅逼別人去「尊重」國旗國歌,去「愛國」愛政權,將人的自然情感強行壓抑,這樣只會惹起更大的叛逆和離心。而無論共產黨還是它在香港的代理,包括香港政府,對這些逆反心態衍生的港獨情緒,就只有惡言相向,伺機打壓。例如那位7月1日便就任特首的林鄭,之前才說港獨未形成思潮,跟著便說對任何港獨行為都要嚴格執法,與沒有法治觀念的中國官員語氣如出一轍,完全妄顧香港仍是普通法地區,公民有言論和表達自由,舉辦一個和平集會宣揚港獨這種港獨行為有何不可!而那些嫌國旗國歌法還不夠,急不及待要求為23條立法的人,如梁愛詩、何柱國之流,都是缺乏人權觀念的國家主義/極權吶喊者。

面對國家主義的全面當道,還自稱愛好民主的香港人便只能更高喊喊了幾十年的民主、自由、人權、法治口號,並以此為最後的底線。不但口說堅持言論、表達、結社自由,而且要身體力行擁護這些權利,不管行使者是否意念相同的人,不管言論和作為如何「政治不正確」,如何冒犯。早前幾位非建制議員陳志全、朱凱迪和羅冠聰以及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到台灣訪問,出席台灣國會關注香港連線成立的記者會,被建制派議員聯署聲明指勾結台灣勢力要讉責之。建制派狙擊港人與台獨人士交流意料中事,想不到民主黨前議員李華明也寫文章加入合唱,指此次訪台之舉觸動中央神經幫倒忙,民主要由自己爭取云云。

好一句「觸動中央神經」,言下之意要為言論和行為設限,以免觸怒北京。他在文章還寫道,陳志全和羅冠聰不講回歸,只講主權移交,證明他們不認同自己是中國人,要港獨,說自決只是掩人耳目(大意)。李華明當然有他的言論自由,但作為自稱民主派,即使立場如何溫和也好,捍衛民主、自由、人權、法治是底線。現在不認中國人犯法嗎?主張港獨犯法嗎?到台灣與台獨人士交流犯法嗎?身為民主人士,看到來勢汹汹的國旗法、23條可能立法,不去反駁這些法例很多都與世界先進潮流脫節,對人權自由造成極大傷害,卻去抽秤幾個非建制人士行使自由意志。

兩岸關係到了𣲙點,李華明歸咎台獨政黨上台,並認為民進黨因此而暗助港人對抗中央,言下之意是香港人被利用。首先,李華明對民進黨語氣的不屑,其實是對台灣人民的極大侮辱,台灣人民反抗國民黨獨裁統治,經過不懈的抗爭和鮮血的代價,最終爭取到民主,是華人社會最成熟的民主政體。此次民進黨上台,是台灣人一人一票的選擇,民進黨有台獨黨綱又如何?再說,共產黨和國民黨各為自己的政治目的盤算,英治時期也曾在香港爭取左右派支持者,鬥過不亦樂乎,現在台灣人、民進黨支持香港人爭民主,和其他國際聲援一樣,都沒有甚麼大不了。只是李華明這類被中華民族主義和大一統觀念洗腦的人才會大驚小怪。

不知道民主黨內有多少個如李華明這類的「弱雞」民主派。剛於去年缷任的前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在未加入民主黨前就曾甘冒惹中方不悅,說過尊重台灣人民自決的話,相信卿姐加入民主黨後也不會變得如李華明一般見識,為自由、人權設限,言論甘為當權者所用。現在未立23條,那個新特首被逼也好自願也好已經說對港獨行為要嚴格執法,將來23條立了法,港獨可能講吓都有罪,更不要說去台灣與民進黨或時代力量議員見面。自稱民主派的人,是否希望香港變成這樣?這樣的香港還有何自治可言?李華明可能會反駁,你不觸動中央神經便不會這樣。Sorry囉,澳門是一個活生生的反面例子,正正因為澳門社會如此聽話,中共才能順利在當地立23條。正正因為澳門社會如此聽話,中共才能永遠擱置澳門的民主進程。

而事實上,全世界民主成熟的社會都不會把和平手段推動分離主義視為罪行,更不會DQ宣揚獨立的議員或參選人,也不會一個地區首長和官員對中央首長和官員如香港般卑躬屈膝。這個博客都講個N次,加拿大魁北克省的魁獨政黨搞過幾次公投,雖然加拿大聯邦政府不承認公投效力,但絕沒有如中共般喊打喊殺,要拉要鎖。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由主張獨立的政黨勝出選舉,組成地方政府,並推動加泰隆尼亞獨立。雖然西班牙最高法院宣布地方政府違法,西班牙政府也表明不會坐視不理。但看來仍是西班牙政府和加泰隆尼亞政府之間的政治角力,相信是香港政府官員想也不敢想的政治角力。

然後上文都有提過,英國卡梅倫政府幾年前容許蘇格蘭獨立公投,結果多數蘇格蘭人決定留在大英帝國。然後就是我們的近鄰,沖繩反美軍基地與琉球獨立運動。以反美軍基地作競選政綱的翁長雄志當選沖繩縣知事(是普選,不是小圈子選舉),為了反對美軍建立邊野古基地,為了沖繩人民的授權,不會因為自己是地方首長而不敢觸碰首相安倍晉三,還逼使安倍與他見面談基地問題,雖然仍是各自表述,日本中央政府繼續邊野古工程,但抗議活動不絕,翁長雄志還參加了反美軍基地的集會。我們很難想像林鄭月娥會與香港人一起集會爭取雙普選,或為堅持香港自治逼使習近平與她見面,表明不容北京干預香港事務。而沖繩有不少主張琉球獨立的人參加選舉,也沒有DQ事件出現。

西方資產階級民主無論如何不足,都比中國的共產黨獨裁進化得多,不管中共說多少遍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只要不是利益沖昏頭腦或被共產黨的「中國大一統」意識洗腦,有點民主觀念的人都看得出無論自決或分離主張,都是基本人權,提出這些主張沒有甚麼大不了,中共的老祖宗毛澤東,年青時也曾提倡過湖南獨立。灰記之所以對一些港獨派反感,並非他們提倡港獨,而是他們提倡仇恨中國內地人的香港民族主義。即使如此,灰記絕對捍衛他們的人權,不會因為他們的主張不是灰記的一杯茶就覺得應該剝奪他們的表達權、參選權以至當議員的權利。

而只要清醒一點,就知道中共是先打港獨/自決,再打其他民主派或左右開弓。中共的一些發言人說過,雨傘運動是向中央爭奪管治權,換言之,爭取普世標準的普選,爭取真正自治就是與中共爭奪管治權。那些溫和民主派應該清楚明白,如果你們仍在意真正意義的民主與自治,你便不能不觸動共產黨的神經,已經沒有多少和稀泥,或曰「休養生息」的空間,也沒有多少自欺欺人的空間。

「顛覆」基地,你還能挺嗎?那些燭光,為誰燃點?

灰記幾乎每年都有到維園參加六四晚會,對支聯會的綱領或口號:「釋放民運人士」、「平反八九民運」、「追究屠城責任」、「結束一黨專政」、「建設民主中國」,除了覺得「平反」有點「封建」意味,以及「民運人士」可能要修改為「維權人士」外,其他都很積極,只是疑問何時才可以實現,我們這一代人是否能活到這一天。灰記必須再次強調,即使我對綱領/口號有這樣那樣的意見,都不會要求支聯會改綱領/口號才願參加六四悼念。灰記想像不了做人為何要那麼自大,更何況那些綱領/口號相當積極。

灰記覺得這些綱領積極,不因灰記是什麼愛國者/民族主義者,相反,灰記是執迷不悔的國際主義者。無論六四發生在北京還是在布拉格還是在拉各斯還是在布宜諾斯艾利斯,屠城的政權不應被追究責任嗎?專政的體制不應結束嗎?民主不應被建設嗎?只因為六四發生在中國,「建設民主中國」便變得刺耳?難道民主中國比專制中國對世界更危險?

除了這些獨派/本土派理論導師如練乙錚念念不忘要清算的綱領/口號,灰記反而更珍惜六四晚會讓人有靜思的機會,聽聽依然活在獨裁高壓下的內地抗爭者難得的聲音,如天安門母親,如堅持紀念六四的民運/維權人士等的聲音。看維園的上空,回望眼前這塊依然還有自由的土地,灰記真的不會只想著這塊香港人視為家的地方,而是牽掛著北方那些未死的人心,即使未必有勇氣與她/他們同行,也決不對她/他們的處境不聞不問。

當大會司儀提到2012年6月6日「被自殺」的李旺陽如何在監獄被折磨致殘廢時,灰記看到鄰近不少人用紙巾抹眼淚抹鼻涕,灰記也禁不住眼眶發紅。而當林耀強講述當年如何目睹工人被軍隊開槍射殺,北京學生和市民如何冒著生命危險保護他,千叮萬囑他將中國發生的血腥屠殺公諸於世,他亦了解到這是他一生的責任時,很多人都感到十分觸動。這些情感的表現很能說明一切,不管是基於「同胞之愛」、「愛國之心」、「人道精神」、「國際主義」(現場也有不少外國人),到維園集會的人,很多很多都自覺不能與北面所發生的一切切割,特別六四在大陸從未停止過,切割等同背棄自己的責任。

因此,練乙錚所謂「把未來的六四悼念綱領定位在中共屠殺人民這無爭議的一點上:『悼念六四死難人士,警惕中共血腥屠城。』這個綱領,既回顧過去中國,也前瞻香港未來」(氣短集:從張文光的「六四決絕論」談起),絕對代替不了這種「深刻」的情感。「我不是要前瞻香港的未來,至少在這晚,即使我要前瞻香港,也要把中港人民的命運結連,至少在這晚;我的心不但要與六四死難者,也要與現在中國的抗爭者在一起,至少在這晚。」

其實練先生要以「悼念六四死難人士,警惕中共血腥屠城」代替支聯會的口號,相當不倫不類。首先,六四集會就是為了悼念六四死難者,無必要再特別喊此口號,悼念是莊嚴肅穆的,是沉靜的,很難想像幾萬人高喊「悼念六四死難人士」的畫面,好畸型囉!至於「警惕中共血腥屠城」比「追究屠城責任」消極,為何要退卻?而且灰記懷疑這口號放在928雨傘紀念日會好些,因為當晚盛傳警察會開槍,解放軍會入城,很有「昨日北京,今日香港」的感覺。

練乙錚的文章要把港人的六四情感簡化為「恐共/仇共」,大玩「民主」與「集中」的文字遊戲,故意忽略反貪反官倒,要求新聞自由⋯⋯,任何一個訴求的實現都是衝擊中共一元化政體的缺口,然後執著於它是否一場民主運動,以顯示中國人「民智未開」,對香港並沒有啟蒙作用,港人的政治和感情寄託並沒有紮實的基礎,這種分析完全是迎合港人「醒目仔女」充滿自私自利計算的性格,目的也是迎合一些港獨/本土派(也是某種港式「醒目仔女」的典型)的「仇中」情緒,把港人僅有關注內地抗爭的紐帶切斷,把港人僅有超越只計算自己得失的珍貴情操消滅。但正如他的六四口號也不得不用「警惕中共血腥屠城」,流露港人與大陸人最終面對中共政權這一殘酷現實,只是大陸的抗爭者站在第一線,嘗盡中共的苦頭,舉牌聲援香港雨傘運動也要坐牢幾年。如此顯而易見的「唇寒齒亡」情勢,練乙錚和他的信眾卻偏要選擇視而不見,「我地顧掂香港就得,大陸唔關我地事」。

諷剌的是,「河水不犯并水」是中共長期麻醉香港人的口號,並多次警告香港不能被用作「顛基」基地,皆因中共眼見當年港人出錢出力支援北京民運,而香港因為資訊和行動自由,很容易將「反動」訊息傳給內地,鼓動內地人的抗爭,威脅中共的統治,長期以來香港作為「顛覆」基地的光榮傳統,練乙錚和一眾港獨/本土派卻看成包袱,竟和中共心意相通,必除之而後快。只是,時移勢易,今日中共快要「兵臨城下」,把「一國兩制」極盡扭曲之際,港獨/本土派去高喊「切割、切割」、「中國唔關我事,我睇唔到,我睇唔到」不是很思覺失調嗎?

其實要切割也罷,停止悼念六四也罷,香港現在還算是自由多元,練乙錚不是說過香港「天下三分,各有各做」嗎?港獨/本土派要與內地人切割,要與六四say goodbye,真的沒有什麼大不了,灰記也奉勸那些老餅不要介懷。但問題是他們的導師練乙錚硬要「革」支聯會的「命」,以迎合一些港獨/本土分子仇視中國人的狹隘本土情緒,甚至在一有關六四的論壇,要把這個民間團體與台灣的蔣經國政權相比,要支聯會學習蔣經國閞放黨禁的精神,容讓異見聲音,大家說奇怪不奇怪?蔣經國是台灣的獨裁者,當年對台灣人民掌生殺大權,支聯會根本不能與他相提並論。支聯會當然有很多不足之處,說他們不夠開放也可以,但二十多年來,很多人即使知道他們的不足(包括灰記),都支持他們每年搞六四集會,平日關注/支援中國內地的民運/維權人士,近年則加上六四紀念館。市民捐款給支聯會也是知道要搞作這些東西,只有一些無知的港獨/本土派學生才會高叫支聯會收了錢不知在做什麼。當然,支聯會可以做得更好,永遠都可以。但有哪一個團體不是?

那麼,練乙錚先生,你要支聯會開放給不同政治光譜包括港獨/本土團體,你要搞作什麼?要支聯會得閒搞個六四港獨論壇?其實近年冒起的一些自決派如香港眾志、朱凱迪、劉小麗等,連同社民連、人民力量等都是在與支聯會互相尊重的原則下,在維園集會「各取所需」,他們於晚會後遊行到中聯辦抗議就顯示與支聯會取態不同,但不是與大陸切割,而是聲討屠夫政權(當然都是香港暫時可以自由搞作的表態動作)。換言之,除練先生特別「愛護有加」的港獨/本土派,其他政治光譜(當然不包括建制保皇黨)的團體沒有要求支聯會要改口號,要這樣那樣,也一樣可以合作,也不見得他們很熱衷要加入支聯會,改變支聯會。練先生究竟為何念念不忘要求支聯會改變來迎合港獨/本土派?原來念念不忘的是六四那筆政治公共財,不忍見港獨/本土派棄而不用。

還是那一句,香港暫時還是多元自由的社會,沒有人可以壟斷任何政治公共財,狂妄如梁振英也不可以,支聯會更加不可以。嘴巴是你的,手腳是你的,沒有人可以強逼你做或不做任何事。練先生如果還沒有忘記初衷,你為港獨/本土派的「勇武」抗爭推波助瀾,現在很多人面臨暴動罪的檢控,有些甚至已身陷囹圄,不少人感到迷失,充滿負面、恐懼情緒。灰記還要提醒一下閣下,去為這些「魚蛋革命」被檢控者奔走的還不是那些泛民律師,包括在六四集會發言的林耀強。那些港獨/本土派的頭面人物,包括閣下,有否關顧一下那些觸犯暴動罪的nobody呢?你有否想過繼續若無其事的當港獨/本土派的中間人,將皮球抛給支聯會,是很不負責任的懦夫行為嗎?

最後,灰記沒有興趣回應「從張文光的『六四決絕論』談起」,練乙錚自稱嶄新,可以拉近泛民與本土距離的六四論述。歸根究柢,無論練的論述如何獨到也好,關鍵是不能助長港獨/本土派只說不做,批評別人做不好的懶散作風。正如練乙錚所言,六四是政治公共財,他或他的信徒高舉他們的旗幟,號召他們的群眾就是了,支聯會如何封閉,如何迀腐,干卿底事!

然後,灰記也想講講對以下句子的一些看法。「香港人自古以來都不甚愛國,1842年以來就一直沒有出現過像樣的自發的反殖愛國運動;1949年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港人投入反共與擁共之爭,興趣遠比反英強烈。」灰記實在沒有興趣爭論香港人是否愛國,但香港「顛覆」基地的歷史卻有趣得多。 滿清與民國時代,灰記就不相信香港人不關注中國發生的任何事情,長期以來,不少「仁人志士」,不容於中國政權的異議者避難於香港,孫中山有之,共產黨人有之,民運/維權人士有之。灰記反而為「顛覆」基地,這種香港特質的褪色感到惋惜,而紀念六四至少可以提醒港人珍惜一下這種特質。

其實練先生是否搞亂了?「1949年以後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港人投入反共與擁共之爭,興趣遠比反英強烈。」反共與擁共不正正反映那些香港人的中國心嗎?家父是反共右派,不知幾愛國,在世時不時批評灰記忘祖忘宗,只不過他愛國民黨的中國。練先生是「老左」,也知擁共者全是愛國,只不過他們愛的是共產黨的中國。反而反殖者未必愛國。1960年代馬文輝很早提出反殖獨立,香港民主化等,當年70年代雙周刊的一群青年也高舉反殖旗幟,他們受1960年代末西方學生及嬉皮運動的影響,不少都是無政府主義者和托洛茨基主義者,講世界革命,講在地關懷而不談國族主義。

幾十年以後,灰記偶然也會在六四晚在這充滿殖民地情懷的維多利亞公園,看到個別70年代雙周刊成員默默的身影,也看到高舉青天白日旗的親國民黨人士,不知有否良心未泯的「老左」在人群中?⋯⋯

「顛顛」基地,你還能挺嗎?那些燭光,為誰燃點?

六四如何本土,也清算不了那樸素的「同胞之愛」

灰記不小心把一個不知名的訊息刪掉,內容是一條問題:今年會否寫六四?苦思了好幾天,這個博客寫六四還寫不夠嗎?別人也寫了很多,支聯會未能與時並進,泛民回應不了本土派的詰問⋯⋯,才疏學淺的灰記還有什麼可以寫?

看了一個名為何正男的港獨/本土派的文章《六四何去何從》,反而覺得有點興味重申自己的一點想法,在思考的過程中釐清了一些思緒。最主要是「去除」了事必本土與否的「緊箍咒」。

為了回應本土派搶奪/否定六四話語權,一些朋友吃力地寫文章,企圖透過闡釋六四如何如何本土以爭取那些本土派青年的「諒解」, 尋找出八九民運與本土派的最大公約數。灰記看著朋友看似徒勞的努力,心中忽然有一㮔強烈的感覺,六四雖然很本土,但它的意義不在本土。

那些說六四很本土的朋友說得沒錯,28年前的5月,數以百萬計香港人上街聲援北京的學運/民運,香港人每日不再只想著賺錢、炒股、買樓,而是牽掛著北京所發生的一切,不分地區,不分行業,三日一小活動、五日一大活動,如此左中右全民忘情投入的運動,怎能不說是本土!及至六四屠城,百萬計港人不只一次公開悼念北京的死難者,全城悲憤(當然更有恐懼),怎能不說是本土!只是當時的香港人不願意/不懂得明言,因為八九六四令很多香港人重拾中國人的身份,我們對北京民運的寄託與失落,都交織著香港人與中國人身份的相互重叠。

無論願意不願意,承認不承認,1989年6月4日凌晨以至往後的日子,很多很多香港人是懷著「同胞之愛」而傷心落淚。而這種「同胞之愛」是出於非常非常樸素的情感。灰記敢斷言,若非基於「同胞之愛」這樸素的情感,那萬計hardcore市民,不會年復年的到維園舉起燭光,黯然垂淚。至於那些本土派學生領袖所批評的中國情懷,那些本土派作者如練乙錚、何正男,所要求淡化的中國色彩以迎合本土派,市民「不自覺」地表現出對「同胞之愛」是否也是要被清算的「中國情懷」/ 「中國色彩」?如是,恐怕本土派「革」了支聯會和泛民的「命」,也滅不掉這種「中國情懷」/「中國色彩」。

因此,態度開放如何正男,說本土派要重構進步的六四論述,說「在香港人身份下難以用中國人身份紀念六四」,說「中國民主化並非香港人之責任」,都沒有認識到這種模素感情的堅韌,更何況,對於眾多見證過八九六四的香港人,「在香港人身份下難以用中國人身份紀念六四」、「中國民主化並非香港人之責任」若非nonsense就是假問題。於他們而言,「1989年的5月和6月,我們不正正經歷了本土、香港人、中國人的大融合嗎?」「因為八九六四,香港人對中國的民主化當然有責任,有責任不是說要去領導中國民主運動,而是在可行的範圍下盡力支援。」

當然,香港暫時還是自由多元的社會,本土派要去重構進步的六四論述,或高呼六四關我乜事,悉隨尊便。站在反對一切民族主義/種族優越主義立場,灰記也應該有所警惕,這種樸素的「同胞之愛」也有可能被中國民族主義者所利用。但不知怎的,灰記從見證過八九六四的香港人樸素的「同胞之愛」,反而看到一種跨越族群隔閡的可能性。何解?其實1980年代香港人憑經濟的優勢,對「落後」的大陸人諸多不順眼,那時不叫本土主義而叫大香港主義。是八九民運拉近了香港人與大陸人的距離,消減了香港人的優越感。

當然,時移勢易,大陸人與香港人的矛盾與隔閡與日俱增,但香港人仍然從天安門母親,以至維權人士、維權律師等的不懈抗爭,看到中國的希望。而支聯會的紀念館和維園燭光晚會,至少讓那些未忘「同胞之愛」的香港人,和那些尋求真相,尋求悼念空間的大陸人再次走在一起,重拾/認識當年的初心。說到底,八九六四無論如何本土,也不獨是香港人的事,甚至不獨是中國人的事,是十多億人的民主進程被槍砲坦克腰斬的世界大事。

於灰記而言,所謂「同胞之愛」,就是對人的樸素感情。當年香港人放下優越感,擁抱大陸同胞,香港人,無論記者還是聲援者,在北京受到空前的歡迎。屠城當日,北京市民冒生命危險也要保護好香港記者和聲援者,希望香港人(當然也有外國記者)將屠城消息傳播出去,那是何等樸素真摯的感情!因此,紀念六四沒有了中國人的身影,不去掉念逝去的抗爭者,不去聲援當前的抗爭者,就成不了紀念六四。其實,任何去中國的六四討論都是悖論,因為六四發生的現場就在中國。

其實本土派如果真的是開明又在意六四的話,效法眾多外籍人士(他們有部分可能是香港人),到維園向中國的抗爭者致敬就是了。你們不願意這樣做,恐怕不是因為「在香港人身份下難以用中國人身份紀念六四」(外籍人士不是以中國人的身份紀念),也不是因為「中國民主化並非香港人之責任」(外籍人士也沒有想到中國民主化是他們的責任),而是在意「六四晚會已淪為政黨(而不是本土派)的鑽取能量的舞台」。因此才會攻擊支聯會和泛民(特別民主黨)領導與中共政權「千絲萬縷」的關係,甚至有人企圖把維園晚會描寫成中國透過泛民「河蟹」香港人的工具,歸根究柢,是那種樸素「同胞之愛」的感情不輕易向「本土價值」就範吧了!

灰記不想過度美化這種「同胞之愛」,因此加入如下註腳:紀念六四,不因你是中國民族主義者,反對中國民族主義,不因你是香港民族主義者。人權高於主權,也先於身份認同,「同胞之愛」也好,香港人身份也好,最好除去排他性,讓人的價值得以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