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聲

三月廿三日,六千人走出來捍衛新聞及言論自由,灰記屬傳媒一份子,參與是次記協發起的遊行集會義不容辭。

在特首辦前的集會有不少講者發言,有受害苦主、有工友、有受壓傳媒的代表、當然還有個別評論人。灰記最印象深刻,是程翔批駁那些說打壓傳媒及一些敢言主持人的話。他說,這些人說沒有打壓的具體證據,那麼毛澤東害死劉少奇有沒有白紙黑字證據,當然沒有,但知道那段歷史的人,都了解毛澤東要置這位「政敵」於死地。

毛澤東的年代,雖然充滿「革命」豪情壯語,卻是中國最黑暗的時代之一。黑暗在於獨裁專制到了極至,毛澤東每句說話都是「聖旨」,七、八億人不能有任何獨立的腦袋,官媒不但天天報喜不報憂,而且很多喜事都是作假的,明明糧食不足,郤說特大豐收,即所謂衛星田。結果因為官府強徵糧食,搞大鑊飯,弄至幾千萬人在數年間非正式死亡。就是因為沒有傳媒敢報道真相,敢言的人隨時受報復、被抓坐牢,甚至肉體消失。老一輩的香港人以至中國人,最能感受大陸沒有新聞和言論自由的恐怖。

獨裁與專制從來都需要新聞及言論管制、思想控制。毛澤東時代是較極端例子,毛後時代的的控制較鬆,思想控制可能沒有以往那麼得心應手,但新聞及言論管制仍然十分嚴重。西方傳媒(香港也是aspire西方傳媒)也有操控,主要是傳媒老闆與官商關係密切,意識型態類近,而排斥一些非主流觀點,例如不能質疑「自由經濟」,只能歌頌個人奮鬥等。不過,跟獨裁/專制社會的傳媒比較,西方傳媒說話的空間依然大很多。

香港這個不中不西的社會,隨著中共政權對香港的控制越來越明顥,「去西化」的速度正逐步加劇。灰記雖然一向標榜質疑西方某些價值,但始終對中式統治更為抗拒。無他,一句話,一個有思想獨立的人,最討厭就是家長式統治。而香港的官員越來越跟大陸的官僚一樣,喜歡訓人,例如最近嚴詞譴責廣東道示威的「反蝗」人士,就是一例子。概即使「反蝗」人士言論極端(灰記一向不同意他們專針對自由行旅客),也是在行使言論自由,他們情緒激動並不等於暴力。如果警方真的有他們現場犯法的證據,可以即場拘捕他們,但官員動輒教訓和靠嚇,實在令灰記這類「擁抱」言論自由的人「困惑」。

而再想深一層,倘若因為這些「反蝗」人士不懂大體,反對中港融合,港府官員為向北京表心迹而紛紛拿這些「反蝗」人士「開刀」,家長式責罵,則更令人「震驚」。

往後若傳媒也聽聽話話,要俾面領導,尊重領導,報導合他們胃口,活在香港還有甚麼意思。灰記跟很多人一樣,對香港的前景,包括新聞、言論自由的前景,並不樂觀。但作為「無處可走」或不願走的人,這個土生土長的地方逐步「沒落」,總覺黯然。

此刻,灰記只能懷著還不認命的心,跟那些對香港心不死的人一樣,珍惜香港七、八、九十年代相對的進步、開明,「堅持」不讓一些價值輕易消失,繼續「發聲」,作為傳媒一份子,作為一個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