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單獨接見「老愛國」吳康民的新聞引起議論,吳康民說見面是私人性質,不是政治性質,其實是口不對心。他向溫家寶建言,未來特首要有維穩能力,不會是私人閒話吧。兩位「六四」後脫離左派陣營的中生代「老愛國」劉銳紹和程翔,對吳老被這位擺開明姿態的中共領導人接見有不同詮釋。程翔認為溫此舉是為了突出其鼓吹政改的形象(因為吳也寫文章鼓吹政改);劉銳紹則認為是安撫傳統「左派」的舉動(因為傳統「左派」在九七後至今仍然不能進入治港核心頗有微言)。
灰記比較贊同劉銳紹的看法,因為特首及立法會明年換屆,區議會今年底要改選,都是中共希望其在香港的代理人好好把關的「關鍵」時刻。選舉要依靠傳統「左派」累積的地區實力,適當時候要為他們的頭面人物打打氣,表示重視。
溫家寶接見吳康民,也讓灰記想起早前胡錦濤高調在深圳單獨會見李嘉誠,惹起傳統「左派」陣營不滿的新聞。吳康民還寫文章說不明白為何胡單獨接見香港首富。這次溫家寶請吳老談話吃飯,也許是一種安撫吧。
「愛國」、「愛國」,這個標籤常讓灰記納悶。談到愛便是很個人的東西,可是「愛國」、「愛港」卻常常要由當權者定義,生硬套進不同「類別」人士中,例如傳統「左派」被認為是「老愛國」,只因他們緊跟中共走,理解也跟,不理解也跟,甘心做黨的馴服工具便是了。又例如那些忽然「愛國」的「俊傑」,不理他們過去如何依附港英當局,擦英國佬鞋,總之及早轉軚,今天為中共的治國治港搖旗納喊便可。
而在中共當權者眼中,「愛國」必然「愛港」,總之聽話「顧存大局」便是了。因此,很多對香港對中國有感情,但思想獨立的人,便隨時被標籤為「反中亂港」者。今日香港的統治架構,就是「新愛國」(那些華資大戶、那些前殖民地高官、那些專業精英)為主的當家,「老愛國」(民建聯、工聯會等的中共外圍組織)為主的扶助。但這種政治結盟充滿矛盾,特別那些一心以為「守得雲開見月明」,九七後可以吐氣揚眉的中共地下黨員,現在身份還未能曝光,未能明正言順的接管政權,仍然要為一些前殖民地精英「保駕獲航」,所謂「有辱無榮」,心中的不平衡,可想而知。
只是這些「老愛國」與中共政權共生,即使自以為如何開明,也脫不了黨國思維的偏狹。概因跟黨走了這麼多年,脫離黨國思維要付的代價非同小可,不但要面對信仰危機,也要冒脫隊後生計的風險。所以,灰記對如翟暖暉、羅海星、程翔等那些願意擺脫黨國思維的「老愛國」相當尊重,皆因他們願意為自己的「醒悟」付出了被孤立,生計出問題甚至牢獄的代價。對那些久不久發牢騷,但又不敢「發圍」的「老愛國」如吳康民,便少了一份敬意,皆因他們在黨國思維的束縛,說話話難免前後矛盾,或曰不能暢所欲言。
誠然有報章編輯認為吳老的見解在「左派」陣營已屬難得,只因他承認「反對派」(建制/「左派」對泛民主派的稱呼)有他們的群眾基礎,要接受這個現實。這種承認香港政治現實的話語,是否代表他對這些希望盡快實行雙普選,真正落實港人治港的人有所包容,卻又未必。因為當泛民幾年前提出「2012年落實雙普選」的競選政綱時,吳老回應說是變相把香港變成獨立政治實體,跟中共官方的想法其實沒有分別,視很多香港人的高度自治訴求為「港獨」意識。
他最近寫的了一篇刊於《明報》的文章,叫《誰能夠維穩誰便是真命天子》,講出他心中下屆特首人選的條件。作為長期追隨中共的人,自然不會放開懷抱贊成讓香港人自己選擇行政長官,此之為黨性。除了要北京祝福(即中共信得過的人)為首要條件,更認為北京對人選的第一要求是「維穩」︰
「維穩」就是維持穩定。北京對全國要求都是維穩,甚且維穩壓倒一切!香港雖然是彈丸之地,並不影響全國大局。但香港如果不穩定,既影響國際觀瞻,也不利於剛開局的「十二.五規劃」的「大展宏圖」。
據《新報》報道,他強烈批評近日示威者對高官的「衝擊」,說出現肢體衝撞是香港恥辱,還把現在香港局勢形容為「太動盪」。他的這些言論,在在都顯示他相當保守的一面—不管肢體衝撞的原因,不理警員是否過份執法,把年青人打成「動盪」的源頭。這跟內地當局以鎮壓、抓捕、判刑作為「維穩」手段的心態沒有兩樣。
有電台主持人說他對內地有相當尖銳的批評,指的是今年初在《明報》發表的《知識分子的憂思》。吳康民在文中引述清華大學教授孫立平,說腐敗已經處於失控和不可治理的狀態。又引孫的文章指利益集團的肆無忌憚,對社會公平正義造成嚴重侵蝕。……短期問題誇大症與長期行為麻木並存,對於所有眼前遇到的問題,無一不草木皆兵,而對於關乎子孫後代,社會長遠發展的問題,則一概視而不見。今朝有酒今朝醉,成為一種體制性行為。為了維護既得利益,不得壓制言論自由。為了壓制那些言論,我們用了多少的精力和資源?……為了維護既得利益,就不得不千方百計想繞過民主這個坎兒。為了不民主,我們費了多大的勁兒,編造了多少理由和理論?
吳康民透過孫立平的文章,講出他對中國官商勾結現狀的憂慮。在同一文章,他還引述居住德國中國學者關愚謙參加官場飯局後,所描寫令他觸目驚心的酒後真言︰「……說他們談起官商勾結,貪污舞弊,買官賣官,包庇打擊時,如數家常,面不改容。當問起是否害怕有人揭發,他們笑道︰敢揭發的人有幾個?他們不想活了?別說是一個人,就是一個單位,也可以把它們擺平。有退下來的幹部說,當前處級以上幹部,可說沒有一個是乾淨的。又說,部隊裏不正之風,更說誰也不敢過問,哪怕你有再硬的後台,也不敢插手。」
這些很多人都聽過不只一次的大陸官商勾結(其實很好商家也是官場中人)所形成的特大腐敗霸權現象,這位「老愛國」有勇氣承認,的確值得一讚。特別他在文未所言,大有超越黨國思維的氣勢︰吾輩垂垂老矣,希望應該寄於年富力強的中青年,但是,他們如果秉筆直書口吐真言,往往會不容於權勢,屬於被花力氣封殺之列。但為了祖國的未來,為了「積薪」的「火未及燃」,凡我國民,人人都應爭取一個和平的民主改革,並為此大聲疾呼,否則國難多矣!
不過,言猶在耳,三月大陸網上有人提出中國「茉莉花革命」,他便急急寫文章為中共辯護,是為《中國不會發生「茉莉花」革命的十大理由》,跟先前對大陸政局的憂思成強烈對比。灰記不打算反駁他的論點,例如是否有太子黨,例如中國民族問題不嚴重等。灰記只想說,吳老鼓吹「凡我國民,人人都應爭取一個和平的民主改革,並為此大聲疾呼」,但當體制內外有人身體力行,如為弱勢維權、簽署要求政改的《零八憲章》、這次「苿莉花」和艾未未事件,遇到中共當局的瘋狂抓捕、判刑,吳康民有否為他們說過一句公道話?他們不正正是「秉筆直書口吐真言,往往會不容於權勢,屬於被花力氣封殺之列」嗎?
吳老的前後矛盾,也許道出了中共同路人的終極局限,即使如何「開明」,到了政權受到人民「挑戰」時(其實只是發表言論,號召和平集會,或搞些行為藝術),便要歸隊「保駕護航」。這是灰記始終不能由衷尊重吳康民這類「老愛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