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戰的溝通策略

民主黨與民協等「溫和」民主派離政治花瓶還有多遠呢?在溝通等於招降的強權邏輯下,為甚麼還樂此不疲?

是的,港人「務實重理性」。然而,以大狀和學者作主導的公民黨難道還不夠「務實理性」嗎?梁家傑、余若薇、陳淑莊這些法律界人士,原來不是「奉公守法」,講求「規範」的人?說得俗套一點,這群身光頸靚、談吐斯文的紳士淑女,為甚麼會跟那幾位經常青筋暴現,舉指市井的社民連成員梁國雄、黃毓民、陳偉業走在一起?況且這兩個政治組織曾在零八年的立法會選舉鬧得很不愉快。

無他,作為聲稱追求落實民主的政黨,要為自己聲稱的目標負責。社民連以旗幟鮮明的反對派自居,早已看透中共專制的本質;而曾經寄望與中共有計傾的公民黨,亦終於了解到香港民主進程的崎嶇艱難,香港的親建制保守力量固然要負責任,關鍵還是中共設置重重障礙。他們寄望香港人更強烈的表態,對民主追求的更投入,令中共及親建制派不能當香港人無到。

「五區公投」是香港人一次可以科學地量化的表態機會,為了這次表態機會,公、社兩黨被民主黨批評為多此一舉的「冒進」,還要冒損失議席(現在可能可以力保五席),甚至被主流民意喠棄的風險(這風險依然存在)。然而,為何中共對「五區公投」如此如臨大敵?為何最近中聯辦、特區政府以至建制派,向民主黨、民協為主的「終極普選聯盟」擺出願意溝通的姿態?關鍵還是公投是人民當家作主的一種體現,就重大議題有直接表決權。這是專制政權最忌諱的東西。

現在中共及親制派做的每一個動作,目的都是沖淡「五區公投」的影響,盡量要令到它變得無聲無色。擺出與民主黨和民協等就政改有得傾的姿態,是相當「厲害」的一招,就是要泛民的支持者對政改有所期待,甚至產生對「五區公投」的反感。曾憲梓提出民主黨等須公開反對公投以示誠意,其實並非無的放矢,而是提醒欲「溝通」的民主派人士要識做,不公開反對也不要以任何形式支持五區公投。五月過後,又是另一番光景,到時就是全面指摘否決政改方案的人,阻礙政制向前,「溝通」的民主派變得更為被動。

灰記不大相信民主黨和民協天真地認為政改有得傾,即是如他們所願,中共願意承諾一七年的特首選舉,以及二零年的立法會選舉,可以實行真正意義的普選。不過,以馮檢基為首民協取態,其實有跡可尋。當年馮檢基不願下車,選擇加入臨時立法會,已間接承認願意作民主花瓶,他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過民主派有誰不是民主花瓶的話。今日他的表現其實相當一致。

反而曾是民主派「中流砥柱」的民主黨如此進退失據,有點令人意外。如果他們為了那虛幻的「溝通」,向備受打壓的「五區公投」運動再落井下石,那麼,他們就可以成就自己的政黨成為名副其實的民主花瓶。如果,民主黨人還有多少政治智慧,便要積極加入拯救「五區公投」運動,爭取與中共「溝通」的更大籌碼。

不過,民主黨以及民協之所以如此作為,似乎又是為了迎合主流港人的「理性務實」心態。但灰記總覺得,即使如民主黨所言,爭取民主是漫長的過程,即使爭民主的人是不堪一擊的雞蛋,面對冥頑不靈的專制者,以及不願改變的親建制勢力,多少要表現一點尊嚴,不要被中共屢試不爽的統戰技倆玩弄。堂堂正正的參與五區公投是反統戰,爭尊嚴的其中一步。

「高度自治是獨立」的專制邏輯

美國總統奧巴馬會見了西藏流亡領袖達賴喇嘛,換來中國政府強烈抗議。近來中美關係不算好,但未至交惡。國際政治講現實,中國雖然經濟崛起,還未到可以完全「以我為主」,要求各國朝拜的地步,頂多胡錦濤取消訪問美國,表達一下怒意。天不會塌下來!

中共的宣傳十年如一日,指達賴喇嘛是藏獨「分裂勢力」的「幕後黑手」,任何國家領袖接見他便是干預中國內政。有趣的是,達賴喇嘛不只是流亡藏人,以至境內藏人的政治領袖,也是他們,以至全球不少信奉藏傳佛教人士的宗教領袖。美國就有不少達賴喇嘛的崇拜者。外國領袖接見達賴喇嘛固然是一種政治姿態,但他本人的魅力也是贏得外國人尊重的原因。

中共將達賴喇嘛妖魔化,最多只能撫慰那些大漢族、大中國主義者的脆弱心靈,對藏漢的和解毫無益處。當然,習慣強權思維的中共,會覺得已經全面掌控西藏,各民族在共產黨帶領下繁榮富強,是最好的時光,沒有藏漢和解的問題。

「實踐充分證明,社會主義制度能够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具有無可比擬的優越性。這個政策迄今沒有改變;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完全有智慧、有力量應對和戰勝各種困難風險,實現國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奮鬥目標;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探索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得到包括西藏各族人民在内的全國各族人民的真心擁護。」

「國家主權和領土問题不可能有任何商談的空間,不可能有絲毫妥協的餘地。所谓的『大藏区』和『高度自治』違反中國憲法,只有徹底放棄,接觸商談才有基礎,達賴喇嘛本人才有出路……中央對達賴喇嘛的政策是一貫的、明確的,接觸商談的大門是敞開的。」

這就是中共統戰部長杜青林,最近會見達賴喇嘛的代表講話的部分內容。今日中共財大氣粗,對著西方大國尚且喜歡訓話,例如當別國聊備一格式,關注一下中國的人權狀況,便教訓別國勿干涉內政,從不反省中國的人權狀況;又例如高叫「台灣同胞」前,「台灣同胞」後,卻飛彈對準台海對岸,讓美國有藉口賣武器給台灣賺大錢,然後要美國糾正錯誤的做法,從不反思自己的黷武思維才是台灣人「離心離德」的主因。現在對著「手下敗將」的代表(當年達賴喇嘛是在中共的軍事威嚇下,被迫、自願也好,選擇流亡印度),更可以完全「以我為主」,更可肆無忌憚的「訓誨」了。

所以杜青林不會檢討中共執政頭三十年,對中國人民造成史無前例的巨大的災難。即使經濟改革開放改善了民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即權貴資本主義,也是矛盾重重。在權力缺乏監督下,官商勾結、貪污腐敗已超過國民黨時期。至於說到民族問題,杜青林也不會反思,前總書記胡耀邦嚴厲批評的「極左」民族政策,更不會承認棍子加胡蘿蔔,鼓勵漢人殖民的民族政策,贏不了西藏及新疆「少數」民族的心。

「以我為主」令中共不願看見民族要自決的核心問題。達賴喇嘛聲言不尋求西藏獨立,中共卻擺明不能高度自治,所謂接觸商談的大門敞開,說穿了就是招降。你達賴識趣便可以來北京「天朝」朝拜一下,行為良好更可以給你一個政協副主席的虛銜。

問題是西藏人並非那些士大夫,大一統意識深入骨髓的漢人。傳統地位低於達賴喇嘛的十世班禪喇嘛,歸順了中共,六十年代曾有機會回青海藏區,看見家鄉文化傳統盡毀,以溫和的語氣,向中共進七萬言書,換來十年的關押。改革開放以後,班禪喇嘛再度成為統戰對象,但至死都批評中共的民族政策害多於益。中共積極統戰/改造的西藏宗教領袖尚且如此,在國際上,在藏人心中享有崇高地位的達賴喇嘛,又怎可能接受中共開出的招降條件。

其實中共不會不知道,每辱罵一次達賴喇嘛,便多傷害一次西藏人民的感情。不過,「以我為主」的天朝心態改不了。

香港人沒有民族認同的問題,但也吃盡「以我為主」天朝心態的苦頭。所謂「高度自治是獨立」的專制邏輯同樣發生在香港。當香港人高喊「還政於民」,當香港人眼見政改越走越沒方向,以五區公投方式爭普選時,中共及依附他們的各方人士,攻擊為「港獨」和「造反」,目的就是要阻撓普選的實現,阻撓真正意義港人治港的落實。

所以問題不是「X獨分裂勢力」,問題是天朝心態的專制主義。

萬世師表禮義廉

好朋友轉貼了內地著名博客韓寒的文章《感謝你,孔子》。灰記讀到主旋律電影《孔子》,雖然得到大陸官方保駕護航,強制受歡迎的西片《阿凡達》落畫,消除競爭對手下,依然被觀眾唾棄,慘淡落畫的消息,感覺不錯,至少替韓寒這位有主見的年青博客高興,為內地官方不再能一呼百應,或利用行政手段為所欲為而高興。

內地官方是否單純為了《孔子》而強迫《阿凡達》讓路?不得而知。《阿凡達》在官方眼裡也許還有製造不穩定因素的內容(例如外星原住民為了土地的抗爭,實在與大陸無日無之的平民反抗官方圈地行動,有太多相似之處),因而要腰斬,以減少「惡劣」影響也未定。

至於電影,灰記曾打算到戲院看一看,但能抽空時好像電影也在無聲無息中落畫。港人娛樂至上,對這類「歷史人物」電影缺乏興趣也應是意料中事。遠走荷李活,成為「國際巨星」之後的周潤發,越來越失卻魅力,已難力挽狂瀾了。

灰記要看《孔子》,除了那丁點未息的「發仔」情結,也還有孔子「情結」夾雜其中。童年灰記就讀孔教小學,每週有經訓課,內容大多已記不起。最記得是經課老師是一位上了年紀的先生,喜歡施行「拷稜角」的體罸,灰記亦曾被他「拷打」過太陽穴,痛得眼淚直流。

不過,老先生也非鐵板一塊,心情好時會講一些孔子軼事,例如孔子辯不過口才好的學生,便著其他學生擊鼓而攻之。灰記對這個故事印象最深刻。當然他的有教無類,他與學生相處的人情味,令灰記認為這位「萬世師表」也有可親近之處。灰記長大後也知道,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古代人權最高漲、思想最多元化的時代。

灰記倒不奢望這套電影能把這個被歷史「嘲弄」的人物「還原」,讓歷史說話,因為明知孔子之所以被選中,是因為其「忠君愛國」思想可以再次被利用,同時,孔子/儒家思想在對對岸以至海外華人社會也有一定的影響,有助大陸的統戰需要;也明知今天手上剩不了多少意識型態工具的中共執政集團,除了壓制異見,特別西方自由民主思潮,便只有中國傳統文化可銷售,因此不惜無聲無色的打倒昨日之我,將一個曾被他們狠批的歷史人物「美化」。

灰記想的是「憑弔」,「憑弔」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如何因為政權的需要,而被恣意扭曲。二千年前董仲舒扭曲儒學,生出君權神授,皇帝乃天人合一的天子的擦鞋話,還要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為了服務尊制君主,陷孔子、孟子等於不義,因為春秋戰國時代的孔孟學說,不盡是愚忠,也有民貴君輕的觀念(孟子比孔子進步)。

無論如何,二千年來,中國人擺脫不了專制主義的夢魘,發展成專為帝皇服務的儒家思想,講求愚忠愚孝,講求血緣的宗法制度,講求大一統思想是罪魁禍首。當然,統治者利用法家的酷刑以及陰謀詭計也是中國人成為順民的關鍵。

所謂腐儒、吃人的禮教、中國歷史不應只是一部帝王將相史,在推翻滿清前後,特別受西方思潮較大影響的民國時期,就有人起來批判以儒教為主的中國傳統文化,五四運動就是反傳統的運動。五四運動提倡科學與民主,也孕育了左翼思潮和中國共產黨。

有趣的是,當中國的進步人士起來批判儒家傳統文化時,殖民地香港的總督,懂中文的金文泰卻大力提倡儒學,為英國人在香港的統治服務。四九年以後,大量儒家學者走到香港,或台灣。儒學在香港有生存空間,中國傳統文化在這個殖民地,特別在新界地區得以傳承。

在大陸,儒家思想被執政共產黨猛烈批判,可惜代之而起的不是五四時代所鼓吹的科學與民主,而是更嚴酷的大一統觀念。毛澤東揚棄儒家的迂腐,卻將法家的陰險殘酷、以及專制獨裁的斯大林主義,發揮得淋漓盡致。代價是在沒有天災,沒有戰爭的時期,餓死幾千萬人,代價是兩、三代人的思想封閉,道德淪亡。

毛澤東其實沒有完全「揚棄」孔夫子,必要時便利用孔子鞭打黨內同志,手法當然是抹黑孔子。林彪不滿毛澤東,推翻毛澤東不果出走蘇聯墮機身亡後,毛指使「四人幫」展開「批林批孔」運動,把兩個完全不相干的人物擺在一起,目的是進一步打擊已身患絕症的周恩來。灰記那時讀初中,小息時貪玩,在黑板寫上「批林批孔」,更有同學寫「周恩來是孔老二」,不知專制政治之陰暗殘酷。

今時今日,共產黨統治集團不敢揚棄毛澤東這塊招牌,因為他們擺脫不專制思維。但在思想道德真空下,不得不再「回到」中國傳統文化的禮教秩序,求助「孔老二」,因為他們已記不起孕育過他們先烈的五四精神,或者覺得五四的批判、質疑、反叛精神對統治者有害無益。

說到批判、質疑、反叛,香港的網民倒能活學活用儒家禮教。有看新聞的人一定知道灰記說的是民建聯T恤事件。由黃毓民的「民建聯最無恥」口號,到網民設計的「民建聯禮義廉」T恤,香港這個中共地下黨以及未來執政黨,受盡反對者的冷嘲熱諷。本來,政黨及政治人物受罵,在民主自由的國度是司空見慣的事,接受民主冼禮的政黨及政治人物都會把這些辱罵看成理所當然,正所謂有則改之,無則嘉勉 ,這就是民主胸襟。

HYSTER的照片

然而,面對網民的T恤攻勢,民建聯竟按耐不住,向海關告發,說網民侵犯他們黨徽的版權。灰記不知特區政府是否怕得罪這個建制「同盟」,還是受這個「同盟」以及這個「同盟」背後的勢力影響,越來越容不下異見、多元聲音,果然前往沒收這批T恤,不管法律上會有爭議,不管這涉及言論創作自由。

從大陸官方迫令《阿凡達》提早落畫,讓路《孔子》,到香港政府干預網民運用孔子「教誨」︰禮義廉恥,諷刺建制政黨民建聯的表達自由,官方與建制的舉動沒有多少效果。大陸觀眾懶理《孔子》的官方祝福,一於冷待電影,香港在政府執法後,民建聯禮義廉(即無恥)的T恤廣為人知,還出現爭相購買的情況。無他,民智已開,人權、民主、自由的種子終會在中國人的土地開花結果(註)。

註︰台灣的人權、民主、自由建基於抗拒中國大一統主義之上;香港未有民主,人權和自由建基於殖民統治者為光榮退出的設計,基礎不穩。

高官的淚光

土瓜灣致命塌樓悲劇發生後,特區政府的猛將,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在二月四日激動發言,眼泛淚光。先聽聽她的感言︰

「我發電郵給行政長官,我告訴行政長官,我和我的同事感到非常難過。難過當然是因為這事造成人命傷亡,但難過亦因為我們過去多年的努力,香港樓宇安全結構的意識仍然相當薄弱,如此嚴重的事故,仍然在香港這國際都會發生。

「塌樓不單是失修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在這些失修最嚴重的舊樓裡,住了香港最弱勢的社群,是最需要我們特區政府關懷。

「政府內部要更加一致,更加齊心,更加有決心,才可以徹底處理這個問題。」

首先灰記有點疑惑,是林鄭月娥政治手腕了得,還是立法會少了社民連三位反政府議員。這麼一件嚴重事故,立法會居然沒有人要求成立調查委員會追究責任。還讓林鄭感言一番,說甚麼我們過去這麼多年的努力,香港的樓宇安全意識仍然相當薄弱。這樣明明為自己開脫的話,議員傳媒不予挑戰,讓她輕輕帶過自己的責任。

林鄭的政治手腕當然比她的其他同僚厲害,至少比搞高鐵的鄭汝樺高明,連保育戰士馮炳德也大讚她願意接觸市民。三年前她親臨皇后碼頭與本土行動成員見面,然後推出很多保育動作,好像很願意聽取民意。不過,灰記很懷疑,即使由林鄭處理高鐵撥款問題,結果也是一樣,因為多做幾次親民騷,改變不了香港的深層次矛盾,就是特區統治集團、佔全港GDP七成的超級富豪、建制精英所組成的有形無形聯盟,與佔人口大多數的中下階層,甚至部分中產階級矛盾益發尖銳。

問題關鍵是她及她所服務的政府,以及統治階層的發展主義思維,是造成香港貧富差距越來越大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天星、皇后的公共空間一定要被摧毀,代之而起的是摩地大廈的又一個商場,有錢才消費得起的一個商場。

至於說她的保育行動,將灣仔和昌大押變身成高級餐廳,又是有錢才能享用的歷史建築。灣仔利東街,以及更多的舊建築的摧毀,讓路予大型地產項目,與由本土行動激發,逐漸形成的社區參與、社區關懷的保育思維距離甚遠。

林鄭以及這個政府,其實可能最介意是國際都會、世界級城市的名聲受損,因為這幾個字是她所代表的統治精英的情結所在,在他們心中,這幾個字由金錢財富、經濟數字以及不成比例的巨大建築物堆砌而成,裡面沒有平民百姓蹤影。

所以當她說出「塌樓不單是失修問題,亦是社會問題。在這些失修最嚴重的舊樓裡,住了香港最弱勢的社群,是最需要我們特區政府關懷」時,灰記也不知如何反應,難道要把她當成政府的良心,忽然知道這個社會有偌大的弱勢社群存在,需要她們這些高官們關心?

失修問題當然是社會問題,住在市區殘破舊樓的絕大部分是低收人士。因為市區的工作機會較多,超過十小時的工作,幾千元的收入,便只能租住舊樓的板間房或套房。這並非今天才發生的事,不少人住在天台屋己經二、三十年,甚至住天井僭建的房子。說他們安全意識薄弱,也許是吧,但他們有其他選擇嗎?

林鄭說再不加快重建步伐,每年會多五百棟舊樓。但加快了重建步伐,那些住在舊樓,儲蓄所剩無幾,希望可以在自己熟悉的社區渡過晚年的公公婆婆;那些只能在市區做低收入工作的基層市民,又會變成怎樣?那些公公婆婆可能被發配陌生偏遠的地區,因為不能適應而加快死亡步伐;那些被趕至偏遠地區的基層市民,失業的前境擺在面前。

灰記不知林鄭是因為自己負責的部門出事,「英明」受損,還是真的為無辜死者及無助弱勢而淚光顯現。如果是後者,她必定要反思自己的政府究竟在做著甚麼事情。為甚麼這麼多舊樓日久失修?為甚麼重建會令更多基層市民無助?

如果她不反思這些深層次問題,然後高喊政府各部門要齊心決心徹底處理問題,恐怕只會造成更大的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