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黨與民協等「溫和」民主派離政治花瓶還有多遠呢?在溝通等於招降的強權邏輯下,為甚麼還樂此不疲?
是的,港人「務實重理性」。然而,以大狀和學者作主導的公民黨難道還不夠「務實理性」嗎?梁家傑、余若薇、陳淑莊這些法律界人士,原來不是「奉公守法」,講求「規範」的人?說得俗套一點,這群身光頸靚、談吐斯文的紳士淑女,為甚麼會跟那幾位經常青筋暴現,舉指市井的社民連成員梁國雄、黃毓民、陳偉業走在一起?況且這兩個政治組織曾在零八年的立法會選舉鬧得很不愉快。
無他,作為聲稱追求落實民主的政黨,要為自己聲稱的目標負責。社民連以旗幟鮮明的反對派自居,早已看透中共專制的本質;而曾經寄望與中共有計傾的公民黨,亦終於了解到香港民主進程的崎嶇艱難,香港的親建制保守力量固然要負責任,關鍵還是中共設置重重障礙。他們寄望香港人更強烈的表態,對民主追求的更投入,令中共及親建制派不能當香港人無到。
「五區公投」是香港人一次可以科學地量化的表態機會,為了這次表態機會,公、社兩黨被民主黨批評為多此一舉的「冒進」,還要冒損失議席(現在可能可以力保五席),甚至被主流民意喠棄的風險(這風險依然存在)。然而,為何中共對「五區公投」如此如臨大敵?為何最近中聯辦、特區政府以至建制派,向民主黨、民協為主的「終極普選聯盟」擺出願意溝通的姿態?關鍵還是公投是人民當家作主的一種體現,就重大議題有直接表決權。這是專制政權最忌諱的東西。
現在中共及親制派做的每一個動作,目的都是沖淡「五區公投」的影響,盡量要令到它變得無聲無色。擺出與民主黨和民協等就政改有得傾的姿態,是相當「厲害」的一招,就是要泛民的支持者對政改有所期待,甚至產生對「五區公投」的反感。曾憲梓提出民主黨等須公開反對公投以示誠意,其實並非無的放矢,而是提醒欲「溝通」的民主派人士要識做,不公開反對也不要以任何形式支持五區公投。五月過後,又是另一番光景,到時就是全面指摘否決政改方案的人,阻礙政制向前,「溝通」的民主派變得更為被動。
灰記不大相信民主黨和民協天真地認為政改有得傾,即是如他們所願,中共願意承諾一七年的特首選舉,以及二零年的立法會選舉,可以實行真正意義的普選。不過,以馮檢基為首民協取態,其實有跡可尋。當年馮檢基不願下車,選擇加入臨時立法會,已間接承認願意作民主花瓶,他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過民主派有誰不是民主花瓶的話。今日他的表現其實相當一致。
反而曾是民主派「中流砥柱」的民主黨如此進退失據,有點令人意外。如果他們為了那虛幻的「溝通」,向備受打壓的「五區公投」運動再落井下石,那麼,他們就可以成就自己的政黨成為名副其實的民主花瓶。如果,民主黨人還有多少政治智慧,便要積極加入拯救「五區公投」運動,爭取與中共「溝通」的更大籌碼。
不過,民主黨以及民協之所以如此作為,似乎又是為了迎合主流港人的「理性務實」心態。但灰記總覺得,即使如民主黨所言,爭取民主是漫長的過程,即使爭民主的人是不堪一擊的雞蛋,面對冥頑不靈的專制者,以及不願改變的親建制勢力,多少要表現一點尊嚴,不要被中共屢試不爽的統戰技倆玩弄。堂堂正正的參與五區公投是反統戰,爭尊嚴的其中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