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蟻」蛀蝕下的民主抗爭

最近有線電視推出一連五集的《前途解密30後》,探討三十年前中英就香港前途問題的角力及其角力的結果。第一集出現一個黑影人(不願公開身份的中共黨員),回憶中共1949年前已成形的對港政策,就是在港的組織和黨員長期隱閉,對香港長期打算和充分利用。他引述周恩來的白蟻比喻,就是要把香港蛀滿白蟻,外表好像完好,但內裡全被白蟻蛀通心了。

其實中共擅於統戰和滲透,很多人都聽聞過。不過,由周恩來把中共做慣做熟的地下滲透工作,以「白蟻」來形容之,則非如灰記這類局外人所能想像。

歷史果真弔詭,或諷刺?一個自詡革命先鋒黨,「永遠正確」的「以我為主」的極權組織,奪取了中國大陸政權後,為了「革命實用主義」,或曰「功利主義」,因為香港還有很多可利用的地方,於是不去「解放」活在「萬惡」殖民/資本主義的「香港同胞」,讓「同胞」繼續被殖民統治者「剝削/壓迫」。但盤算著如何不動聲息地滲透這殖民地的骨髓,待時機成熟,一個表面殖民/資本主義社會,或後殖民/資本主義社會,內裡全是,或至少由「共產愛國白蟻」主導的「新社會」宣布誕生!

不過,「歷史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中共可以在大陸予取予擕,輕易推翻與民主黨派所聯合制訂的《共同綱領》,輕易背棄自己所作「莊嚴」的民主普選、及公民自由的承諾,實行全面專政。但在鞭長莫及的香港,儘管有地下黨嚴密組織指揮滲透工作,儘管五、六十年代左派的進步形象有一定吸引力 ,但隨著中共在大陸的專制獨裁面孔,及因為專制獨裁所產生不可思議的禍國殃民盲動政策和政治盲動,如「大躍進」、「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被愈來愈多香港人識穿,特別「六七暴動」及「四人幫」倒台後,中共的進步形象破產,只能靠民族主義和實利收買人心。

在中共決定不瞎搞虛無的「共產主義」,決定讓部分人(共產黨權貴)先富起來時,決定與香港華資財團「結盟」後,這種民族主義加實利的「白蟻」戰術更形重要。而「錯過」了1989年的改革契機,並以屠殺方式維持其專政,中共的民族主義口號變得更虛無。面對香港人的「人心不歸」,只能靠更多的實利推行其「收買人心」的「白蟻」戰術。

而香港人對抗「白蟻」戰術的方法,就是民主拒共。1980年代香港前途問題要擺上桌面,但香港人只能靠邊站,中英各有利益盤算,談判出來的是一個只有承諾,沒有實質日程的民主進程,由《基本法》背書,得出來的是一個不倫不類的制度。

泛民因為中共形象低落,輕易成為最大的民意代表,在立法會分區直選部分得票一直多過親建制,親權力的候選人,但因為一半議席是由小圈子功能組別產生,因此泛民永遠成為議會少數派。

這是香港人的幸運,還是不幸?全世界的反對派/改革者都是由少數開始,要經過被當權者打壓,被主流輿論妖魔化,被主流民意邊緣化的階段。香港以泛民為代表的反對派,因為一國兩制的「庇蔭」,因為大陸八九民運悲劇告終,輕易成為代表「拒共」大多數的民意代表。但因為是議會少數反對派,對政府政策沒有絲毫影響力,更遑論執政。其結果是反對派只能在議會消磨意志,毫無作為。

相比之下,一些國家反對派的處境雖比香港反對派惡劣,有的甚至在大選中獲勝,卻被野蠻的軍政府或獨裁者推翻選舉結果,原本可以執政的反對派領袖被拘捕、軟禁。不過,這些當權者粗暴野蠻的行為,始終不為當地人民及國際社會所認同。雖然反對派/抗爭者繼續要付出自由,甚至血的代價,但卻被賦予更豐厚的道德資源。而不少民主國家都曾經歷一段黑暗統治的日子,不在話下。

而香港反對派過去不需要付出甚麼抗爭代價的代價,就是代表最大民意的「光環」,或曰道德資源,在「徒勞無功」的議會生涯磨蝕下,在中共報以實利的「白蟻」攻勢下,在泛民抱殘守缺下,逐步黯淡。

首先是區議會選舉,若記憶無誤,泛民最大勝仗是2003年的區議會選舉。那次勝仗是「七一」反23條效應的結果,令盲目支持董建華政府強推國安法的建制派民建聯和工聯會大敗(當時還沒有那麼多以各式各樣面孔出現的親權力政客)。泛民亦被短暫的勝利沖昏頭腦,以為吃「恐共」老本便可坐享成。怎知中共痛定思痛,加強對港的干預,包括加強地區「白蟻」工作,建制及親權力者在龐大資源配合下,利用各不同「友好」組織的小實惠手法,甚至鉅細無遺的人釘人催票機器,令他們很快收復失地,近兩屆更大幅抛離泛民,壟斷區議會的席位,泛民成了名副其實的少數派。

可見的將來,區議會是親建制、親權力者的囊中物。因為地區網絡非靠強大的組織能力及龐大的資源,即所謂實利不可。舉一個例子,民建聯、工聯會,甚至一些以獨立面孔出現的區議會候選人,都曾長期在地區工作,為何可以如此,因為有不錯的月薪,可以全職投入。這種實利怎會不吸引年青人加入。除非更多「覺醒」的人能抵得住各種實利的誘惑,願意走出來以選票向各式各樣的親建制、親權力政客說不,或者可以減少「白蟻」的威力。

相反,泛民一向缺乏資源,因此亦影響願意「深入基層」從政者的意願。試想想,一個人要無償全身投入地區工作幾年,然後出選勝算沒有把握區議會選舉,有如此大儍勁的人會有幾多?因此,目前仍保有席位的泛民政團,都是二、三十年前開始「紮根」社區的「老牌」政團,如民主黨、民協、街工。一向疏於地區工作或形象「激進」的政團如公民黨及社民連,11年區議會選舉更全軍覆沒。

而中共不斷放出黎智英是泛民幕後「金主」,泛民「違法」接受政治捐款等消息,其中一主因就是阻嚇有心捐錢資助民主派的人,令泛民長期處於資源匱乏的狀態,難以開展在在需要錢的組織和地區工作。除非有大批有儍勁的人湧現。

而預期區議會在親建制力量主導下,會配合政府很多政治性的任務,早前通過擁護北京發表的一國兩制白皮書便是一例。政府亦樂意更多利用這個基層諮詢架構,反映更多合乎其胃口的民意。

至於立法會分區直選仍佔優勢的泛民,會面臨越來越嚴峻的考驗。先不談未來選舉的可能發展。這次政改爭議,「佔中」運動成功凝聚近八十萬人投票選出含公民提名的普選特首方案,超過五十萬人(應遠多於民陣所公布的五十一萬)七一上街清楚表達反對北京篩選/欽點候選人的普選特首訴求,似乎民意一時無兩。

但在中方策動下,表面上由「幫港出聲」(周融為其發言人)發動的「反佔中」運動,所有新舊親建制、親權力組織空群而出響應(「白蟻」總動員?)除了利用「聳人聽聞」的「佔中」破壞論、「佔中」暴力論、更以「法治、和平」、「保普選」等訴求混淆不少「一般市民」的視聽。

其報數態度亦遠比民陣積極進取,短短兩星期,聲稱已取一百二十萬個簽名,比「佔中」運動多四十萬。即使當中有威迫利誘(機構向員工施壓,夜總會「待慢」不肯簽名「反佔中」的顧客); 胡鬧隨意(遊客、中國內地人、兒童都可簽名);重複簽名,簽假名等。但無損其一時間佔盡傳媒目光和輿論高地。

這種手法除了可以製造更大的民意,亦連消帶打令一般人對民意不再認真,不管民意調查的方法是否科學、認真。周融在「佔中」普選方案民間公投時,已就一些技術支節問題,質疑民間公投人數的數字,質疑港大民意研究中心的可靠性。

這種對學術機構和學者,特別被認為傾向「民主」的學者誠信的打擊,把民間自發,由獨立學者做的,比較可信的表態,即所謂民間公投「拉落水」,與「反佔中」這些難以核實,亳不嚴謹,可以隨便造數的簽名活動等同,所謂「天下鳥鴉一樣黑」。長遠而言,有可能打擊參與民間公投作表態的意欲。

而8月17日「反佔中」 遊行,無論人數多少,預期周融等都會公布超過五十一萬人參與,警方亦會識做,公布比「七一」多的遊行人數。而事實由於民間人權陣線點算和公布遊行人數相當「飄忽」,令「七一」遊行人數經常成謎。這次「反佔中」也可以連銷帶打,「顯示」一切都是「造」出來,令大型示威遊行,如「七一」,不管聲勢如何浩大,效果都大打折扣。

當然,亦有人批評,行禮如儀的「七一」遊行,無論人數有幾多,都對中共和特區政府構不成壓力。今年「預演佔中」就是希望有一種「突破」。而預期任何較持久、「進取」的抗爭行動,都會被冠以「少數暴力、破壞法治、影響經濟」的「惡名」。

「反佔中」無論如何低能、胡鬧,在大部分主流傳媒配合下,卻成功「主導」了政改輿論。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可能有份策劃所有「反佔中」操作)大讚「反佔中」簽名反映「真實主流民意」,是一件大好事(大意)。跟著就是「請君入甕」的時候。

無他,有了「民意授權」,中共和擔當跑腿角色的政改三人組,便「振振有詞」硬推只有中共屬意的人才可當候選人的特首普選,即高門檻的提委會提名,公民提名免問。

中共要港人硬食經中共篩選的所謂「普選」,勢在必行,否則泛民便要硬食原地踏步、拖慢普選的「罪名」。要知道,那39名由「開明」建制和「溫和」泛民,以及一些學者、專家、商人聯署的聲明,不會對中共構成任何壓力,卻可為「溫和」泛民轉軚舖路︰

「尋求共識 實現特首普選 近年來,特區政府管治困難,各種發展政策舉步維艱,社會對峙情緒和行動不斷升溫,令人感到十分擔憂。如果2017年未能實現特首普選,前景將更不堪設想。

為了市民福祉和『一國兩制』前途,我們在此公開呼籲 : 懇請各方共同營造一個可以平心靜氣商談的社會氣氛,在今後關鍵的幾個月,深入討論探索多元化而具體可行的各種特首普選方案,互諒互讓,克服歧見,以期達成為大多數市民和各方接受的政改共識。 只有這樣才能重新凝聚社會,為香港未來帶出希望。請給七百萬香港市民一個轉機 !」

現在各方盛傳中共已拍板特首候選人必須由過半提委提名的方案。假設中共堅持此一高門檻方案,但「承諾」將來可以逐步降低門檻,以及令提委會逐步擴大「代表性」,否決的話,立法會選舉亦原地踏步,下次政改亦重新以此為起點。這個聲明就成為「顧存大局」的泛民投票贊成「食住先」的下台階。他們會說,因為不忍看到社會繼續撕裂,每次政改都否決也不是辦法,通過政改起碼有逐步放寬普選的「曙光」,令政制至少向前邁進寸步。

至於「佔中」三子會否發起「佔中」運動?應該會吧。「佔中」可否令中共讓步?很難說。視乎人數及決心,亦視乎中共是否決心不惜一切把運動鎮壓下去,當然人數愈多,愈會影響中共的決心。

不過,灰記反而會想,假設中共因為「佔中」稍作讓步,例如把提名門檻由提委過半數減至過五分二,甚或三分一提名,而「社會氣氛」亦認為是難得的讓步時,「佔中」運動必會出現分裂,相信「佔中」三子會「見好就收」,留下來繼續爭取公民提名的會剩多少?人少的話,一定會面對無情的鎮壓、拘捕和檢控。

政改通過後,香港的政局會發生「重大變化」,泛民的「關鍵少數」不會存在,泛民「爭民主」的光環會變得更黯淡,原本不甚團結的泛民政團會進一步分化。所謂泛民與建制對壘的局面會被打破,隨之「六四」、或「五五四五」投票比率亦會被打破。那些在議會內仍堅持「爭取民主」、「反盲目發展」、「反官商勾結」、「反財團壟斷」……等的議員,會成了名副其實的議會少數反對派,由中共操控/影響的議員會愈來愈多。

至於23條立法會否令泛民重新走在一起扮演反對角色?即使他們願意走在一起,也可能太遲。重新包裝的23條,會得到比零三年更多的議會內外的支持,因為堅決爭民主,捍衛人權自由的人已成為少數,或在主流傳媒及社會輿論的「造勢」下成為少數,就好像「佔中」被「反佔中」操作變成少數一樣。

換言之,政改如果獲得通過,證明中共的「白蟻」戰術終於發揮預期效力。政改通過後,「白蟻」戰術更如魚得水,由實利驅使的親建制、親/順從權力世界觀會主導社會,香港人的「醒目仔女」性格會再被重新演譯。

如果泛民能頂著各方的壓力,集體否決中共主導的「假普選」方案,證明中共的「白蟻」政策並非無堅不摧,未來幾年的政局可能繼續膠著,這已是目前反對派/抗爭者所能「渴求」的「最佳情況」。

但中共的「白蟻」戰術會持續,所謂短中長期,在各個領域的「改造人心」工程不會間斷,由學校的「愛國教育」,經濟的利誘,所有權力和群眾組織的"白蟻"化,到國家機器的震懾,誓要把反對派、抗爭/異議者邊緣化、「隱形」化。

而正如其他民主社會都不是順風順水,不須代價就可以達至。倘若大家堅信專制/極權是逆社會大潮的過時產物,遲早會被放進歷史垃圾堆,倘若大家仍祈盼民主,仍看不過眼社會不公,便只能「硬著頭皮」重新出發,不計較有否即時效果, 成為「真正」的少數反對派/抗爭者,並願意為此付出代價。

而觀乎中共全面掌控的中國大陸,最黑暗的時期也有少數「覺醒」者,以及一波又一波的民主抗爭,如六十年代初刊印《星火》的「右派反革命」,如「文革」時期也有勇於獨立思考的人,如七六四月五日天安門事件,如七九年西單民主牆,如八九民運,以至近年興起的維權運動、網絡公民、每年數以萬宗的群眾性事件,在在都說明「那裡有壓迫,那裡有反抗」。

而香港好歹還有一個「一國兩制」的玻璃門,儘管破裂處處,儘管被「白蟻」蛀蝕,依然有險可守,例如最近律師會特別會員大會,便「爆冷」通過對主動向中共獻媚,認同法官要「愛國」,認同「一國兩制白皮書」的會長林新強不信任動議,顯示大多侓師仍很珍惜香港的法治和自由。港人實在不宜過分悲觀認命。

1 responses to “「白蟻」蛀蝕下的民主抗爭

  1. 就把中共的策略稱為「白蟻」戰術,金髮碧眼的歐美人民會在你執政黨一草擬立惡法時就已經群起上街﹑勇武示威,怎會讓「白蟻」這10步棋慢慢走完。
    那麼為什麼中共的戰略對香港有效呢﹖只因為香港人和他們身上同樣擁有中國醬缸的DNA啊。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