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前的晨早電視新聞播出一則有關內地尋根的新聞,這些由外國回來的華人,全都是曾經被遺棄的孤兒。有一段時間,這類有關外國人領養中國孤兒是敏感的新聞題材,因為涉及貧窮、一孩政策等敏感問題。
灰記想起十多年前在江西南昌一家酒店,看見一群歡天喜地的西方人,耐心哄著一個個手抱和剛學走的中國嬰孩。幾年前在湖北武漢的一家酒店再碰到同樣情境。每次灰記看到西方人領養中國孤兒,都有說不出的感慨。
灰記雖然生長在一個算得上幸福的家庭,但懂事以後對中國人的家庭宗族觀念感覺相當疏離,也不認為血源關係是親情的保證。所以,灰記倒不是認為外國人領養中國孤兒有甚麼問題,反倒欣賞一些西方人能夠超越血緣以至種族思維,讓這些無依靠的孤兒有「健康」成長的機會。
電視上的孤兒現在已經長大了,個個看來都明朗愉快,有的努力向採訪的記者說普通話,更多是一口美式英語。不知當中有沒有灰記當年見過的嬰兒?
接受採訪的西方父母都是大談如何讓中國女兒每星期學習中文和中國文化,女兒們講的又是到長城觀光的感想。但尋找中國文化遮蓋不了她們是曾被遺棄的孤兒。更遮蓋不了她們百分百都是女孩的事實。
鏡頭上有十幾個被這個國家遺棄的女兒,她們以外還有無數被遺棄的女兒,灰記不排除她們的父母當中,有的有迫不得已的苦衷。但灰記更想到中國傳統家庭宗族觀念對女性的嚴重歧視,「女兒是潑出去的水」。她們當中,至少有部分是因為頑固的傳宗接代男性中心思想,而被遺棄。
不知道這些現已成為它國的女兒,在當地的中文班有否接觸過這些中國傳統文化的「中心思想」?接觸之後有何感想?
無論長城、兵馬俑多壯觀,無論文化如何博大精深,無論經濟如何迅猛發展,中國都不能讓這群女兒茁壯成長。灰記誠心祝福這群被遺棄的的大地女兒,海闊天空。